從無生命的材料轉變為有生命的人體組織,具有生物活性的醫用材料使創傷修復、組織再生甚至器官再生都不再成為難題。
用聚乳酸、鎂合金、納米羥基磷灰石基復合材料等加工制成的骨釘,不必通過二次手術取出即可被人體吸收;生物衍生材料制成的心臟瓣膜、血管修復體等,不僅能在體內降解代謝掉,還可刺激、誘導受損組織的再生……
可以說,生物醫用材料臨床應用的成功,催生了一個極具生機的朝陽產業,《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及《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將其列為重要發展方向。
生物醫用材料是一個典型的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環境污染、高技術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并且近10年來以超過20%的年增長率持續增長。
........
雖然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基礎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受專業技術壁壘及企業資金投入的限制,進口產品仍占據我國高端市場的半壁江山。
一般來說,一種新型的生物醫用材料從開始研制到最終轉化為產品,需要經歷很多環節,包括實驗室研究、中試生產、臨床試驗、規模化生產、藥政審批等多個階段。 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研發周期長、產業鏈長以及牽扯的審批環節眾多,這為產業化設置了很大障礙。
由于臨床應用申報過程漫長而昂貴,因此,很少有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醫用材料能夠走完全程,最終進入市場。
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卻無法占領高端市場,只能在低端徘徊。
(摘自原文: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3/04/c_1262184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