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課題組一批醫學新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
這些專利均為2014年課題組獨立后申請并獲授權的首批專利,代表了課題組研究工作戰略調整后的幾個研究新方向。
主要有:(1)新型生物降解細胞微載體的研究和開發。通常,細胞微載體只用于體外細胞大規模培養,以生產疫苗、生化藥物等,國內市場主要依賴進口。為適應干細胞技術和組織再生技術的快速發展,課題組在原有骨組織工程材料和生長因子的研究工作基礎上,采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表面修飾技術,開發了具有細胞擴增和骨再生誘導功能的生物降解細胞微載體,并獲中國發明專利(中國發明專利:一種生物降解細胞微載體及制備方法,專利號201410428100.4,授權日:2017-04-12)。這些新型微載體,既可應用于生物反應器體外大規模細胞培養,又可作為組織工程支架將細胞/微載體培養物直接應用于體內的組織修復治療。目前,課題組已將細胞微載體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列入課題組的重點研究工作之一。經過數年工作積累,已經開發了PLA或PLGA材料、聚氨酸聚酯材料為代表的系列生物降解微載體,以及以PEEK材料為代表的耐高溫高分子微載體,能夠適合疫苗、生物藥物、干細胞等不同行業生產需要。
(2)可注射和原位固化的高分子植入新材料體系的研究開發。該技術通過引入NMP等強極性溶劑,使原有的高分子組織工程支架材料能夠預先溶解并通過可注射方式進入體內,不僅改善了填充材料與缺損組織的擬合性,而且這些溶劑能夠與水快速置換使材料固化,極大地提高了植入材料的初始機械強度,為外科(或骨外科)的微創、介入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材料體系。另外,這種新材料還可作為藥物緩釋載體,可將蛋白藥物、抗腫瘤藥物帶入體內,尤其適合腫瘤術后的大面積組織損傷修復治療。(見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原位固化組織工程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201410483564.5,授權日:2017-03-29)。
(3)體內可示蹤植入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為解決目前高分子植入材料無法采用臨床常用的X線(如CT)、核磁(MRI)等手段進行診斷觀察等缺陷,通過引入含釓稀土納米材料作為核磁顯影增強劑,制備了一種體內可MRI示蹤的高分子植介入材料(見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可體內可示蹤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1201410522351.9,授權日:2017-02-22)。
(4)梯度分布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研究。根據人體關節的骨和軟骨生理學結構特點,通過羥基磷灰石HAP原位沉積于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膠原蛋白(Col)以及結合溫度梯度冷凍方法, 仿生制備了一種膠原與羥基磷灰石比例梯度及孔徑大小排布梯度相結合的、呈雙梯度的一體化仿生修復支架材料(見中國發明專利:一種雙梯度仿生修復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201410605082.2),在結構上與關節面的天然骨軟骨結構極其相似,尤其適合于關節軟骨缺損的全層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