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5日至8月16日,由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共同承辦的2019“軟物質與非平衡物理”研究生暑期學校在廈門大學海韻校區舉行。本次暑期學校邀請到了來自國際上各個領域的杰出專家和學者,包括歐陽鐘燦院士,以及來自美國喬治城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18位國內外頂尖研究院校的專家教授。課題組研究生田曉康以及暑期學校部分授課教師和全國高校選拔學生共200余人參加。
“研究生暑期學校”的宗旨在于基于軟物質和非平衡物理學,從涵蓋該領域的基本理論,到前沿和應用,尖端精品課程夯實專業基礎,多學科交叉應用提高科研能力,引領學術前沿,提高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綜合能力。
中科大物理學院院長的歐陽鐘燦院士從生物膜泡曲面彈性理論談起,分享了近年來在液晶、生物膜理論、蛋白質折疊等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并對凝聚態物理的未來發展作出瞻望;劉向陽教授著眼于蠶絲基柔性電子器件及其智能化可穿戴這一研究熱點,從天然高分子蠶絲蛋白的結構到特性;陳春龍老師是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高級研究員,他為我們介紹了基于擬肽的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設計和合成這一領域的知識;Richard教授講授的課程,從軟物質的結構與動力學到分子凝膠,以及聚合物薄膜的光化學與光物理,既有深奧的機理解說,也有普適的實際應用;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王威教授,重點研究基于自驅動微納米顆粒的新一代智能仿生材料。研究內容包括低維微納米材料的合成、膠體化學與電動力學、超聲波微納米粒子操控、微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的互動、微納米膠體顆粒自組裝等。王威教授年輕有為并且幽默風趣,課程以“What and why”這三個簡單的英文單詞開始,進而對活性膠體的理論、實驗和應用就“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展開了深入談論。
學過高分子物理的都知道,Masao Doi教授是一位在這方面有著重要貢獻的學者。他提出了關于棒狀聚合物液晶溶液粘彈性的第一分子理論,聚合物溶液和熔體的應力擴散耦合的概念,提出了紋理材料的流變模型(具有復雜域的材料,還建立了凝膠動力學的連續模型。
此次培訓,不僅在學術上收獲頗多,在科研之路以及之后要走的路都受到啟迪。老師們教會了我們知識,更啟迪學員們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告誡大家學習的意義,不只為眼前的得失,更為了充盈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