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至12日,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發起并主辦的“中國材料大會2021”在福建省廈門市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大會設有47個分會場,2個材料論壇。聚集了包括能源材料、環境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礎研究等各個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大會的兩院院士共有26位,它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成會明院士、郭萬林院士、江雷院士、劉云圻院士、蒙大橋院士、田中群院士、魏炳波院士、魏悅廣院士、王中林院士、于吉紅院士、俞書宏院士、張錦院士、朱美芳院士、張統一院士、鄒志剛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丁文江院士、干勇院士、蹇錫高院士、蔣士成院士、李元元院士、聶祚仁院士、王琪院士、王迎軍院士、王玉忠院士、謝建新院士、張平祥院士。出席本次大會的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現任領導,分別是丁文江、韓高榮、李元元、聶祚仁、王近軍、魏炳波、謝建新、姚燕、張平祥、周科朝、周少雄、朱美芳。大會報告開始前,頒發了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副校長周科朝宣讀了獲獎人員名單,分別授予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6個、二等獎7個。
水凝膠材料具有獨特的軟濕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水凝膠材料的研究當中。為推動水凝膠材料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材料大會第一次開設水凝膠材料分會。分會邀請了水凝膠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報告。
華南理工大學-邊黎通過以透明質酸為基質,通過主客體的物理結合,用預組裝的方式制備了一種新型的超分子水凝膠。該種水凝膠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細胞組織工程支架載體,在再生醫學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武漢大學-蔡杰成功實現纖維素和甲殼素在水溶劑體系中的直接快速溶解,通過分子設計和聚集態結構調控,構建高性能和多功能纖維素和甲殼素基水凝膠,為有效利用生物質資源開拓新途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蔡仲雨開發了一種戊二醛微交聯蛋白質的方法,制備得到了刀豆蛋白和葡萄糖/半乳糖結合蛋白等兩種不同的蛋白質水凝膠,并將其制備成光子晶體生物傳感器,分別用于微生物及葡萄糖的檢測。
南京大學-曹毅通過單分子實驗與宏觀材料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理性設計生物材料力學特性的方案,通過對微觀交聯點和高分子交聯網絡的設計,制備了多種力學特性可控的水凝膠材料。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杜學敏通過分子、微納與宏觀多尺度協同,實現水凝膠材料可控變形與變色功能,將極大拓展智能水凝膠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
北京大學-黃建永受櫛水母的水下生物組織特異性粘附特 性啟發,利用靜電和動態化學作用力,合理設計材料組成,巧妙利用靜電作用對氫鍵進行有效屏蔽,成功制備得到具有特異性粘接性能的凝膠材料。
南方科技大學劉吉通過在聚乙烯醇凝膠內部引入可控的納米晶域,開創性的實現水膠體系疲勞閾值達1,000 J/m2,突破 Lake-Thomas極限值(10-100 J/m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明杰圍繞“凝膠網絡中多組分聚合物可控微相分離與界面調控” 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制備的油水凝膠互 穿網絡,在復雜環境下具備高強、穩定、可編輯等特性。
天津大學-劉文廣提出了一種自增稠、自增強策略來實現高強度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膠的3D打印,并通過“先擠出打印,后UV輻照增強”的方式,獲得由耐溶脹高強度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膠構成的3D打印結構。
北京化工大學-石峰構建了宏觀水凝膠構筑基元的超分子組裝模型,分別針對最初界面接觸的過程和凝膠網絡的擴散過程進行了研究,發展了修復過程的可視化研究方法。
吉林大學-孫俊奇通過在水凝膠中原位構筑物理交聯的硬且韌的微相結構,在實現力學性能大幅度增強的同時,通過調控微相結構的動態性,以賦予水凝膠快速、高效的自修復能力。
南方科技大學-吳德成發展了硬而脆的殼聚糖物理網絡構建的新策略,殼聚糖的網絡類型、結構和物理性質均能簡便調控, 然后將其作為第一網絡成功地制備了多種高強韌且結構性能可靈活調控的雙網絡水凝膠。
清華大學-謝續明基于MBN的水凝膠結構設計可以將網絡均化和能量耗散結合起來簡單而高效地制備高強凝膠的特點,制備出具有快速熱響應性能的接枝在納米硅球表面的異丙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膠[P(NIPAM-co-AA)]。
天津大學-仰大勇利用DNA分子合成功能材料,圍繞分子組裝、功能調控和生物應用開展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張連斌以光子晶體水凝膠為基板,將兩種對同一外界刺激具有相反響應性的單體區域選擇性修飾在模板上,得到光子晶體隱形圖案。
南開大學-張擁軍為了提高水凝膠強度通用的策略是引入能量耗散機制。制備了多肽交聯的水凝膠。測試表明,由于能量耗散機制的引入,凝膠機械性能大大改善。
浙江大學-趙騫我們模擬自然界中原理平衡態(過穩態)的變化行為,以具有溫敏性能的水凝膠作為形變材料,建立了一種新型的材料形變方式。
南京大學-趙遠錦對生物醫用材料結構和功能的關系進行了深入設計,并利用微流控技術制備獲得了一系列結構功能特異的生物材料,解決器官芯片構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發展了表面催化引發自由基聚合技術(SCIRP),解決了在通用材料和醫療器械表面可控修飾水凝膠潤滑涂層的難題。發展了亞表面引發自由基聚合技術,實現了仿生層狀高性能軟骨水凝膠材料的制備。
課題組付征同學在中國材料大會2021-水凝膠材料分會場做了題為“結構色納米纖維膜的形貌變化及其光學性能” 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具有溫敏性的PNIPAM基微凝膠,通過膠體靜電紡絲技術制備出多種形態的凝膠纖維,其中黑莓狀凝膠纖維可在溶劑作用下實現快速智能顯色。報告結束后,付征同學與參會人員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