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800億元超大石化項目上報發改委待批
2009-11-2 來源:中國經營報
關鍵詞:石化項目 待批 臺州石化
2007年6月,臺州市政府委托中石油規劃總院編制《臺州市石化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后者提出了幾點建議,其中包括“黃礁涂近期為石化啟動區塊,遠期為大港回涂,并建議按照開發區模式進行管理”,另外還希望“明確黃礁涂及周邊圍墾區由誰投資,并確定圍墾后的土地價格”。
“(金清)鎮政府跟九鼎建設集團協商,要求后者有償轉讓該地塊的開發權,據說當時九鼎想賺1億元,鎮里不同意。”知情人士透露,經過一番討價還價,2008年年底,圍墾后的土地開發權轉了一圈終于又“回”到了當地政府手里。
即便此時,這塊等待出讓給中石油的土地,依然還“保留”著水產養殖用途。據了解,依照有關規定,灘涂圍墾如果用做“水產養殖”,省級政府里會給予當地部分補貼;反之若用途為“建設用地”,則當地須上交國家數額不小的使用金。
據了解,僅2008年一年,中國改變海域用途的面積就達22.5萬公頃,國家征收使用金58.9億元,是2007年征收總額的兩倍,而海域使用金征收額超過7億元的省份就有浙江。
很顯然,“隱身”水產養殖用途的黃礁涂不在此列。“灘涂周圍基本沒什么人居住,只要大石化項目確定落戶臺州,我們肯定會依法變更土地用途。”臺州市發改委辦公室某領導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圈沿海” 環評程序尚未啟動
“這是明顯的弄虛作假,項目用海根本就沒有經過法定程序,還改變了灘涂用途,而我們作為周邊居民竟然都不知情。”金清鎮黃海村村民王項龍(化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據他介紹,黃礁涂一帶是天然苗種養殖基地,一些海產品只適合在此灘涂生產,而且是純天然零成本的,這原是當地漁民幾代人的立身之本,如今一經圍墾,原來養殖的自然條件不復存在,直接導致村民經濟損失至少每年500萬元,“而目前的補償協議只給與每畝3000元的補償,連一年的收入水平都不到,更別說失地村民一年以后的生活保障問題。”
然而,讓黃礁涂附近村民最擔心的,不僅僅是經濟損失,而是圍海造地發展重化工業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
“藍色產業中另一個極為不和諧的‘雜色’就是部分沿海地區填海造地。”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海洋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劉洪濱在他主持的一項調查中提到,2002年到2007年中國圍海造地的總量超過了新中國成立后多年之和,而近幾年填海面積總量又有超過前幾十年總和的勢頭。
“當前各地政府對制造業招商引資都很感興趣,特別是部分地區對沿海重化工、造船項目急功近利,應警惕外國財團在沿海投資帶有一定的圈地性質,即使其投資的行業衰敗了,但仍占有大量的海面。”劉洪濱表示。
據臺州市經貿委2007年9月發布的大石化項目招商資料顯示,啟動期目標是開發大陳島深水港,建設30萬噸、5萬噸級碼頭各1座,建成大型石油儲運工程。而中期目標,則是建設120萬噸乙烯工程,相應配套建設15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二甲苯(PX)生產設施。
而在當地媒體《溫嶺日報》2008年8月15日刊登浙江省省長呂祖善一行來臺州考察大石化場址的新聞中提到,該項目中PX生產規模達到了240萬噸。
由于當年福建廈門80萬噸PX項目的上馬與否,曾經引發一場持續數月的群體性風波;因此,這一消息曝光后,對于幾乎是兩倍于廈門的該PX項目是否會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在臺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關注。
2008年10月16日,臺州市發改委向外界澄清,在初步確定的規劃中,沒有外界反響強烈的PX產品,更不存在外界所傳言的廈門PX項目轉移到臺州落戶之事。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目前臺州市政府已經把PX項目從第一期工程中拿掉,但并沒有透露該項目會否出現在后期工程當中,而記者在當地采訪時不少人擔心的正是這個問題。殼牌(中國)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栗陸莎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此類規模的項目都會采用領先的技術與工藝流程以及嚴格的環境和安全措施,“作為項目開發程序的一部分,項目三方將依照國內和國際標準,就項目選址和產品范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到目前為止,臺州大石化項目還是在等待國家發改委給中石油開‘路條’,即批準開始前期工作,現在本地環保局的規劃環評正在編制當中,包括石化項目所在地的環境容量、污水處理以及對周邊居住環境的影響等。”臺州市環保局項目處處長陳增鴻告訴記者,未立項之前,一切工作都只是在為“前期”做準備,而非正式開始。
截至發稿前,記者未能聯系到中石油相關人士給予評論。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