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國際原油整體呈現上漲走勢,NYMEX原油指數月累計上漲6.79美元至78.23美元,累計漲幅9.50%;12月份原油期貨合約一度走出八連陽的強勢行情,最高創出82美元的年后新高,月末因美元反彈而震蕩回落,截止月末收于76.99美元,月累計上漲6.25美元,漲幅8.84%。
滬油被動跟隨原油走勢,但因國內燃料油長期供求兩淡的市場環境且資金參與熱情不足,表現明顯弱于國際原油價格,滬油指數月累計上漲289點至4067點,漲幅7.66%;主力fu1001合約月末報收于4092點,較上月上漲229點,漲幅5.93,月末隨著原油價格回調疲勢再現。
二、宏觀經濟概述
全球經濟復蘇走勢給予原油有力支撐,除歐美制造業擴張、工業產值正增長之外,各國相繼公布的第三季度GDP數據成為亮點。美國商務部周四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經季節因素調整后,美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折合成年率增長3.5%,為去年第二季度以來首度出現正增長,此增幅亦高于市場預期的3.2%。報告顯示,該季度美國GDP實現增長主要受到消費支出的推動,第三季度消費支出增長3.4%,為GDP增長貢獻了2.36個百分點,美國消費對經濟貢獻占到70%,消費支出開始擴張使經濟復蘇走勢更加明朗。
稍早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三季度經濟運行報告中稱,第三季度國內GDP環比增長8.9%,前三季度累計為增長7.7%,該季度GDP增幅略低于市場9%以上預期,不過對于今年實現“保八”目標持肯定態度。
除美國和中國之外,韓國等新興國家GDP增幅更加喜人,歐元區第三季度GDP數據將于稍晚時候公布,7—9月份該區制造業及工業產值數據來看,該季度歐元區經濟實現正增長幾成定局。整體看來,全球經濟步上復蘇之路已經毋庸置疑,從目前各國經濟走勢來看,歐美日在復蘇中諸如就業市場不景氣等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經濟走勢將呈亮點,或再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三、美元走勢
美元指數
圖為美元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西部期貨)
弱勢美元無疑是10月份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動力,美元指數從月初開始持續下滑,最低創出74.940點的十四個月新低,而月末出現強勢反彈勢頭,截止月末,美元指數報收于76.389點,較前月下跌0.272點。對于美元,我們認為后期應該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因素:
(一)傳統貶值壓力。美國財政赤字高企、政府債臺高筑及長期貿易逆差等傳統因素奠定了弱勢美元的主基調,并且這些傳統因素對美元的壓力有增無減,據美國政府公布數據顯示,08/09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高達1.42萬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增加約1萬億美元。增發美元長期以來成為美國應對債務的重要手段,今后較長時期內這種局面難以有所扭轉。
(二)貨幣政策預期。美聯儲在之前兩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均做出穩中偏緊的政策傾向,使得貨幣政策對美元的壓力有所減弱,但在全球經濟出現明顯復蘇跡象的環境下,穩中趨緊亦是其他各國的政策取向,繼澳大利亞后,挪威央行周三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1.5%,發出各國貨幣政策拐點出現的信號。雖然美國第三季度GDP實現正增長為從緊貨幣政策提供了經濟基礎條件,但就業市場不景氣等經濟復蘇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短期內美國出臺較大規模緊縮性貨幣政策幾無可能,加之各國政策博弈,趨緊貨幣政策預期對美元的支撐力度將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