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制造業要想提升其在國際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出路在哪里?業內專家指出,必須要“走出去”,融入世界,從相對封閉的發展提升到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開放。
如今,位于西安市閻良區的中航工業西飛就已經成功的走上了這條道路,逐步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提升其在航空產業國際業務分工中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西飛集團公司是中航工業旗下最大的一家大型飛機研制生產企業,也是國內航空制造業國際合作項目的先行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西飛就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業務,經過30年的發展,先后與波音、空客、龐巴迪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B737、747和A320、ATR42/72等多種飛機型號的合作生產上卓有建樹,現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級飛機制造商的大部件主要供應商。
2009年初,中航工業提出了“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種資本,多領域多層次地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作為發展目標。中航工業西飛遵循這一戰略思維,積極謀求“從單純依靠自身資源提升到整合利用外部資源;從相對封閉的發展提升到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開放”,中航工業西飛的決策層深刻的認識到,航空制造業的發展必須要與國際融合,形成大的產業布局。
2009年2月2日,在英國倫敦,中航工業西飛在與空客公司簽訂了A320系列飛機機翼總裝項目合作協議;8月12日,在中國北京,西飛國際與美國古德里奇公司簽署了投資成立兩家公司從事民用飛機短艙和起落架專業化生產的合資合作合同;10月13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與美國沃特飛機公司簽署波音747-8飛機垂直尾翼合作生產合同……一系列戰略舉措,顯示出中航工業西飛在與世界航空產業融合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如果說前面的幾步還是預熱的話,12月3日中航工業西飛收購奧地利FACC公司則達到了高潮。并購FACC,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首次實施海外并購,也是中國企業在中歐地區實施的最大規模的企業并購,還是亞洲航空制造業首次并購歐美航空制造企業。
此次收購FACC公司股權,將使得中航工業西飛開展國際合作的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促使中航工業西飛在國際航空產業合作中的地位從合作生產向聯合研制轉變,獲得與國際先進航空制造業巨頭們共舞的平臺,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奧地利FACC公司是從事研發和制造航空復合材料部件和系統的專業化公司,除自主研發部門,FACC公司還與國際著名的科研機構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這些資源都將成為促進中航工業西飛不斷融入世界航空產業的巨大資本,并為西飛自主研發的新舟系列飛機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截至目前,FACC公司在手合同額已達18.6億美元,可以預見,中航工西飛入主FACC后能夠提供充裕的資本金,未來的FACC公司具備長期增長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