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的綠色戰略:1+3等于無窮大
2009-9-16 來源:《國際融資》
關鍵詞:巴斯夫 關志華
記者:巴斯夫的可持續發展節能方案,究竟能降低多少成本?節能的百分比是多少?
關志華:我剛才提到的氣候保護是非常重要的。4年前,巴斯夫曾經做過一個全面碳排放的調查。從我們所需要的原油天然氣開始,到工廠提煉原油、化工產品生產,最終到我們生產的化工產品離開工廠的全過程中所需要的耗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等做了一個詳盡調查,根據第三方的審計,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使用巴斯夫產品所能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產品從生產到廢棄過程中所產生溫室氣體總量的3倍。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程度,是因為在這方面巴斯夫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基金。巴斯夫在能源效率、氣候保護、節約資源和可再生原材料等方面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4億歐元,占研發總預算的1/3。以2002年為基準,到2020年這18年間,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持續地實現節能指標,能源效率提高25%;同時,在排放方面,也力爭能夠持續地減少25%。
記者:巴斯夫的研發基金每年的投入是多大?
關志華:巴斯夫每年投入的研發基金在12億~13億歐元。2009年計劃投入13.55億歐元。可以這么說,我們在化學工程領域研發基金的投入,是走在全球最前列的。
記者:您能否介紹一下巴斯夫在中國市場推進的節能建筑方案?
關志華:巴斯夫有一個建筑節能理念,這就是推動的建筑節能方案不但可以在新建樓宇中實施,還可以在舊樓宇外墻實施。我們的方案很全面,可以根據舊房屋的不同高度在外場加入一些節能材料做重建,但又不影響居民的生活。前段時間,我們對上海的一些建造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房子實施了這一方案,根據上海市有關部門的測試,該方案實施后,降低了70%的能耗。可以這么說,這一建筑節能方案不僅可以獲得經濟回報,而且能夠減少資源的消耗,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記者:巴斯夫在中國倡導的“1+3等于無窮大”,取得了怎樣的效益?
關志華:近年來,巴斯夫在中國持續倡導的命題是“1+3等于無窮大”。在中國,我們積極創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依托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的平臺,最先倡導“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所謂“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就是通過“1家CBCSD會員公司+1家供應商+1個客戶+1個承包商”的模式,在供應鏈傳遞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理念,并以最佳范例、專業知識以及度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指導合作伙伴,提高這些處于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和管理實施的能力,從而提升鏈條整體的責任競爭力。比如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就是由巴斯夫帶動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參與“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后,采用環保技術改善工廠和員工的工作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下一階段,他們將在繼續消化和吸收項目帶給他們的成功理念、經驗和實踐的同時,躍升為“1”,加入到傳播企業社會責任的行列中來,對其供應商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培訓,并積極尋找“1+3”項目合作伙伴。企業社會責任的傳播效應正以這種“1+3”模式顯現出來。2008年1月,巴斯夫“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被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當作最佳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向其他全球契約成員和所有企業傳播和分享。迄今為止,項目已經在中國55家企業中傳播。
記者:您如何看待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的經濟形勢?巴斯夫的情況怎樣?
關志華: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是比較健康的,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還是蠻大的。中國政府做了很多產業振興規劃,到目前來看是有效的。作為巴斯夫大中華區,相對來說還沒有像其他國家地區的公司那樣承受那么大的壓力。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業務已占到巴斯夫全球業務的8%,作為全球公司,總部全球總裁對我們大中華區公司的現狀發展還是有點兒擔心的,因為全球經濟危機現在還看不到底。如果全球經濟仍然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后才能復蘇的話,那我們會有一點兒擔心。盡管中國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從短期看是有效,但能否長期持續是需要通過經濟恢復跟進的。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