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美元分水嶺
據介紹,國際市場上PVC的生產主要以乙烯法為主,而國內受到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條件限制,主要以電石法生產為主。
通常情況下,在國際宏觀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由于油價較高,乙烯法生產成本較高,電石法成本優勢明顯;而一旦國際經濟進入衰退,油價在低位運行,而電石法由于能耗較高,煤電油運等下游原材料價格有支撐,成本優勢消失。
“上半年原油價格較低導致國際PVC價格較低,進口PVC具有價格優勢。從1-8月份進口數據來看,一直在逐月遞增,8月份多少有些回落,在反訴訟期內還有這樣的進口量,如果反傾銷取消之后,可以想象一下后果。”李鍵告訴記者。
來自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進口PVC8.7萬噸,環比降39%,均價853美元/噸,環比增81美元/噸。由于國外油價持續在65-70美元震蕩,進口的成本提高正在逐漸體現。
“當原油價格低于50美元以下,實施反傾銷的地區產品進入中國才有競爭力,中國產能大部分使用電石法,我個人認為50美元是分水嶺,高于這個價格,國外的PVC根本進不來。”何文雄表示。
目前我國PVC產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支撐時代,上游生產成本對其價格走勢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國際原油和石化產品價格不斷上升,使用乙烯法生產PVC的成本相應升高,國內電石法生產的PVC才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