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如何圓夢清潔能源?
2010-10-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二甲醚 天然氣 甲醇
從2007年起,國內二甲醚(DME)產能從230萬噸/年一路飆升,迅猛發展到現如今的650—800萬噸/年。然而在產能迅速擴張的同時,二甲醚的市場發展卻始終很不規范,二甲醚用作民用燃氣的市場秩序目前可謂一片混亂。因所謂的“腐蝕”,二甲醚在民用燃氣市場的生存一直備受爭議,以致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氣摻混的標準也遲遲不能出臺,面臨全國性各級政府的嚴查嚴打,這不僅嚴重制約了二甲醚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混亂。
作為一種業界公認的優質清潔替代燃料,二甲醚緣何“淪落”到依附液化石油氣(LPG)生存的地步?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氣摻混標準為何遲遲不能出臺?在政府嚴禁二甲醚混摻液化石油氣的今天,二甲醚企業是在消極等待標準的出臺中自生自滅,還是在積極自救中另辟蹊徑求發展?日前,記者通過走訪,聽取了業內專家與企業的意見。
生產規模居世界首位 多數企業開工率不足二成
二甲醚可以煤、天然氣或生物質為原料制取。目前我國主要以煤為原料制取甲醇,然后將甲醇進一步轉化成二甲醚。
“當初由于裝置投資少、工藝簡單,加上國家政策的鼓勵,企業的積極性很高。”全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專委會秘書長馬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2006年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從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期間,二甲醚產能擴張呈“井噴” 之勢。
久泰能源集團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勝對記者說:“到現在,全國已建成二甲醚裝置總產能650—800萬噸/年。其中,產能超過10萬噸的二甲醚企業共有29家,總產能達到571萬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華南地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二甲醚產能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國家。”
記者了解到,2007年二甲醚行業整體開工率約為40%左右。2008年,由于二甲醚得到民用燃氣市場的全面認可,需求量大幅增加,開工率一度最高升至60%。但是進入2010年,還沒有從金融危機中完全恢復過來的二甲醚行業,又受到全國性嚴查嚴打的沖擊,尤其在6月底國家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四部門在全國聯合開展液化石油氣專項整治行動之后,二甲醚行業陷入了極度低迷。許多二甲醚企業開工率直線下降到不足20%,市場需求量還不及往年的一半。
國內二甲醚90%以上 用于混摻液化石油氣
二甲醚可替代煤氣、液化石油氣用于民用燃料,還可以摻入城市煤氣或天然氣管道系統中作為民用燃料混燒,或者用作工業燃料。據介紹,目前二甲醚在摻燒領域的應用已占到國內需求總量的90%以上。
由于二甲醚成本遠于低液化石油氣,在二甲醚進入市場之初,液化石油氣的價格又正處于高位時期,二甲醚以其經濟效益上的優越性受到市場的追捧。再加上摻混流程簡單、易操作,這也成為二甲醚行業一種通用的營銷方式。調查顯示,在我國,廣東省是液化氣摻混二甲醚的主要地區,同時也是湖北、四川、貴州、湖南等地二甲醚企業銷售的重點市場。
河南安陽貞元集團是一家擁有11萬噸/年產能的二甲醚企業。目前該集團三期20萬噸/年的二甲醚項目正在建設當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該集團所產二甲醚甚至全部自產自銷供當地及周邊地區居民使用。根據該集團的二甲醚產業發展規劃,預計2012年底,二甲醚生產規模將達到110萬噸/年。貞元集團表示將依托其強大的終端市場,積極加快二甲醚項目開發,盡快實現投產。
但另一方面,二甲醚在液化石油氣摻燒領域強大的市場需求,以及液化石油氣高于二甲醚1000—2000元/噸的市場差價給不少經銷商們帶來的巨大利潤空間,甚至讓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在國家明令嚴禁混摻使用的情況下依然以身試法。據財經網報道,廣西質監部門今年初調查的結果顯示,涉嫌摻混二甲醚液化石油氣的企業就占被檢企業的45%。
雖然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氣作為民用燃料已成為其主要市場,但一直以來,由于二甲醚的“腐蝕”性造成的安全隱患讓不少人深感憂慮。與此同時,由于二甲醚的熱值低于液化石油氣,無論是純燒還是摻燒,人們對其燃燒性能和經濟性都提出了質疑。由于缺乏科學依據,有些至今尚無定論。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