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推動 生物降解塑料形勢大好
2010-10-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生物降解 降解塑料 PBS
“雖然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發展仍然面臨困難,但是市場前景已經非常明朗,將迎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機。”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云宣說。
繼在北京奧運會上嶄露頭角后,生物降解塑料在上海世博會上更加大顯身手,再加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發布——受多重因素影響,生物降解塑料正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
北京順義地塊香港陷訴訟17年前商戰往事出水今后五年發展目標確定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明確探月計劃望為中國帶來上百億收益中國稀土角色大調整大量減出口移民井噴致去年外流資金超百億百年前中日韓首都對比照(組圖)外資未來或卷走中國30%以上財富市場大幕開啟
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目前的聚羥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產能是2000噸/年,正在籌建產能達1萬噸的生產線;天津國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美元建設年產萬噸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生物塑料的生產基地;化學合成的全生物降解樹脂方面,杭州鑫富藥業(002019,股吧)和安慶和興化工是國內外最大的聚丁二酸丁二醇(PBS)生產廠家,已擁有萬噸級的生產規模……顯然,生物降解塑料企業正開動馬達,加大力度生產,生物降解塑料行業一派勃勃生機。
長期與我國生物降解塑料企業打交道的翁云宣毫不諱言,過去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發展較慢的原因在于產品種類較少,有些生物降解塑料如PHA根本就沒有實現商業生產。3年前我國盈利的生物降解塑料企業廖廖無幾,而現在我國實現盈利的降解塑料生產企業已經有二十幾家。
據他介紹,一方面由于國際上對環保的重視,一些國家和地方相繼頒布了有關包裝的法令和相關的技術法規及協調標準,從而打開了降解塑料市場。例如美國農業部的生物優先計劃直接促進了對生物降解塑料需求的增加,而南美國家對生物基含量不同的塑料采取差異化稅收優惠,增加了淀粉基塑料在南美的銷量。
另一方面,在國內的應用領域,雖然目前降解塑料尚未得到大規模的推廣使用,但是經過前期的宣傳培養,人們已經對生物降解塑料有一定的認知,接受了這一理念。“現在全國全降解塑料產量有3-5萬噸左右,生物基塑料和降解塑料加起來大概有十幾萬噸,‘十二五’結束時,這個數字會翻幾番。”翁云宣樂觀表示。
一些國際集團敏銳地嗅到了我國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的商機。今年7月,全球最大生物塑料生產商奈其沃克(NatureWorks)的高層們造訪中國相關部門官員,推進在中國建聚乳酸生物塑料(PLA)廠的戰略;Novamont建成了生物提煉廠,其原料供應能力將顯著提高。翁云宣介紹,我國生物降解塑料原料企業的產量也不斷增加,這些都將為生物降解塑料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企業充分準備
降解塑料市場已經開啟,而我國的相關企業是否做好準備?
今年4月,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做了一個試驗:將PBS、PHBV、PBT等多種可降解塑料埋在土壤里。每隔一段時間,實驗人員會挖開土層,觀察這些塑料的降解情況。到今年9月的時候,這些塑料已經完全降解。
翁云宣表示,由于我國垃圾處理的現狀,相當數量的塑料分布在環境中,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次性包裝。因此在一次性包裝中推廣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對環境的貢獻很大。
“目前,我國生物降解塑料企業的技術水平與國外企業水平相當,完全可以生產出滿足需求的產品。”他說。
此外,我國降解塑料企業生產淀粉基材料最便宜能達到1萬元左右1噸,企業利用二手材料生產聚乳酸制品也能控制在1萬元左右1噸,在低端產品市場,生物降解塑料價格與普通塑料接近。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生物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主要面向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三大領域。“我們專委會希望‘十二五’期間,全降解塑料能做到50萬-100萬噸以上,整個生物基材料達到200萬-300萬噸以上,我們現在信心很足。”翁云宣說。
協會積極助力
目前,我國的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現在正處于從研發到大規模推廣的初步階段,生物降解塑料企業雖然迎來了很多機遇,但仍然在發展中面臨一些困難:大部分降解塑料產品比普通塑料貴1.5-3倍左右,價格成為影響其市場推廣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現在我國生物降解塑料產品多以出口為主。
翁云宣表示,我國需要鼓勵飛機、高檔賓館、醫院等率先使用降解塑料,并逐步在其他領域推廣應用。稅務部門應對降解塑料及生物塑料生產及出口減免稅收。“希望通過國家的支持,能夠降低生物降解塑料企業的生產成本。”他說。
此外,我國生物降解塑料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戰略等方面準備不足,在參與國際競爭時處于被動。
為了促進生物降解塑行業良性發展,今年10月26-28日,中國塑料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將與日本、美國、歐洲、韓國等多個國家的生物塑料協會聯合舉辦第四屆生物基與生物分解材料技術和應用國際研討會,組委會邀請了業界權威專家和典型企業。翁云宣希望在研討期間對行業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同時邀請國際機構對企業進行知識普查,促進業界專家與企業代表交流融合,協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聯系,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