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國政府給予同樣的補貼力度,中國的纖維素乙醇生產也能夠實現盈利——
我國生物能源技術起步晚
今年8月,丹麥因必肯公司向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交付了29噸纖維素乙醇。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噸為單位將纖維素乙醇添加到汽油中,標志著纖維素乙醇開始以一定規模從實驗室走向應用。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表示,雖然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來這種差距正在縮小!皬氖澜绶秶鷣砜矗w維素乙醇尚未真正實現商業化生產。而今年中糧集團、中石化以及諾維信簽署協議,將在2011年合資建設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的萬噸規模纖維素乙醇示范工廠!
在周修杰看來,在生物燃料發展政策、產業規劃方面,我國與生物能源技術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爸钡浆F在我國對糧食乙醇生產仍然有補貼,但確定了我國燃料乙醇‘非糧’發展路線后,對非糧乙醇生產卻沒有任何補貼。在生物燃料技術標準制定方面也進程緩慢!睋私猓绹鴮w維素乙醇生產預定的補貼力度為每加侖1.01美元(約每升2元人民幣)!叭绻覈o予同樣的補貼力度,中國的纖維素乙醇生產也能夠實現盈利!敝苄藿苷f。
■ 相關鏈接
我國新增煉油能力全部被新增汽車消耗
近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指出,“十一五”規劃新增的1億噸左右煉油能力,幾乎全部被新增汽車消耗。
陳斌說,2009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6200萬輛,消耗了13480萬噸成品油,占全國汽柴油總產量的63.2%,比2008年消耗凈增加1600萬噸。其中:車用汽油消費量為6260萬噸,占汽油產量7192萬噸的87%,車用柴油消耗7220萬噸,占柴油產量14124萬噸的51%。我國高耗油車型比例過大,節能環保產品比例相對較小。乘用車單車平均油耗遠高于工業發達國家的水平。
他說,按照目前我國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每年新增汽車消耗的成品油相當于新建一個2000萬噸級煉油廠(新建一個2000萬噸煉油廠需要投資200多億元,建設周期4—5年)。2009年北京汽車保有量突破400萬輛,汽車尾氣排放占空氣中氣態污染物的50%。一年之中有約四分之一的天數為污染狀態。
陳斌表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充滿著希望,但也承受著增加能源供給、保持交通暢通和改善環境質量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