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國科學院“十二五”規劃關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專題的實施,發揮中科院相關單位的集成研發優勢,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12月7日,中科院高技術局在寧波材料所舉辦“中國科學院碳纖維復合材料規模化制備技術研討會”。中科院高技術局副局長劉桂菊主持會議。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航天材料與工藝研究所主任馮志海、敏實集團總工程師俞岳平、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公司總經理談昆倫、四川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鳳翻、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曾竟成以及院高技術局材料處和院屬相關科研單位的專家30余人參加了會議。
崔平代表寧波材料所向與會專家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設歷程和概況。她提出,寧波材料所將以中科院“創新2020”規劃為宗旨、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把工程化和集成化放在第一位,著力拓展碳纖維復合材料規模化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進一步延伸材料產業鏈。
研討會上,劉桂菊簡要回顧了中科院實施創新工程的基本情況,簡要介紹了中科院“創新2020”科技規劃。她提出,復合材料是“創新2020”規劃的重點方向之一。“十一五”期間,中科院曾立項支持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的研發,很好地集成了各研究所的研發優勢,制造了概念型全碳纖維復材電動車,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在此基礎上,科學院還將以開放的研發模式,以具體目標為牽引,進一步開展研發工作。
寧波材料所何天白研究員代表前期參與項目策劃的各研究單位做題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備關鍵技術開發”的項目建議總體報告。長春應化所唐濤研究員做題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回收技術匯報”的報告。
與會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們,從國際發展趨勢、國家發展層面、企業地方需求等角度,為中科院在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的發展建言獻策。專家們認為,中科院作為國家級科研機構在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部署項目非常有意義。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備和應用技術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之一,事關國家戰略和制造業的競爭力。以汽車產業作為復合材料規模應用的切入點,攻關成功后,將解決碳纖維復合材料大規模民用所遇到的諸多技術和成本方面的瓶頸,為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打下堅實基礎。在具體開展工作方面,專家們認為我國在復合材料制備方面主要是設備比較落后,在復合材料制備和成型裝備制造方面開展工作很有必要,而制備工藝成本占復材總成本的比例較大,重點要解決部件連接、整體成型、連續化成型、高效率成型等低成本技術問題,以達到保證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目標。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參觀了寧波材料所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及碳纖維研發工程中心。目前,寧波材料所在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已經凝聚了一支由4位研究員、7位副研究員,3位高工組成的40余人研發團隊,承擔了中科院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研制、寧波市科技創新團隊等項目。目前,正在開展碳纖維復合材料連續化、自動化工藝裝備示范線建設、熱塑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備、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和使役性能評價等方面的工作,相關工作得到了專家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