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原煤價格指數當月同比與環比走勢圖。(圖片來源:Wind)
煤價上漲直接導致電廠出現巨額虧損,也加快了國家電價改革的步伐。在去年11月中旬,國家提高了工商業用電價格,將電價改革推向實質性階段。與此同時,國家也對電煤定價機制進行改革,比如在去年底取消了全國訂貨會,對煤炭價格的行政干預也趨于低調。另一方面,國家也加緊了對煤炭資源的控制,比如山西省去年開始的煤礦兼并重組。
在“節能減排”的政策基調下,煤炭價格可能將進入一個較為長期的上行階段,而我國以火電為主的電力能源結構決定了電價將跟隨煤價上漲,行政性價格管制的“松綁”放開了煤電聯動上行的韁繩。
3、PVC生產成本上升,產業區域分布向西北地區集中
我國PVC生產工藝以電石法為主,目前的電石法生產企業主要分為“電廠-電石-PVC”一體化生產與外購電石生產,及“電石-PVC”一體化但無配套電廠三類。
外購電石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地區,在電價上調后,電石生產成本提高,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初步計算,此類企業在電價提高后,每噸PVC生產成本上升約150-200元。加之鐵路運價提升,PVC每噸成本實際上升約300元。這就導致華北、華東地區自去年以來,PVC生產企業利潤率下跌,虧損面較大,關停生產設備較多。無配套電廠的一體化生產企業也遇到了類似的困境。
圖為電石華東平均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易貿化工)
圖為華東電石法利潤與成本走勢圖。(圖片來源:廣發期貨發展研究中心)
另一類PVC生產企業采用了“電廠-電石-PVC”一體化生產設備,以新疆、內蒙等西北地區居多。由于上述企業均有自備電廠或者與當地電廠有長期協議,電價上調對其的影響其實并不明顯,其生產成本主要跟煤價相關。于是,全國電價上調后使西北地區電石法生產企業的成本優勢更加明顯,相關調研也顯示上述地區廠家在未來均有產能擴大的計劃。
所以,煤電價格改革對PVC行業的影響是深遠的,首先是生產成本的整體上升,其次行業生產布局將有所改變,華北、華東地區電石法產能將逐漸向西北地區轉移,行業集中度有望提高,這可能會加強PVC生產企業的議價能力。除此以外,電石法生產成本上升后必然改變電石法與乙烯法盈虧平衡點,這可能會使得未來乙烯法生產工藝所占比重逐漸上升,PVC價格波動與原油的關聯性在未來將出現增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