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當前我國化工物流面臨的挑戰,主要是高資質的大型物流商太少,安全運輸軟硬件條件不足,同時國際上物流巨頭紛紛進入中國。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國內自然災害、波動劇烈的原油價格以及美國金融風暴等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影響著起步不久的中國化工物流業。在日前中國化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液體化工物流峰會上,政府部門官員、企業老總和有關專家對國內化工物流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化工物流業機遇良多
2007年我國物流產業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物流業總產值增幅比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占全國GDP的比重由前一年的6.7%提高到6.8%。全球物流進入了供應鏈時代,物流服務商的數量平均以每年20%的比率增長,美國和中國的物流產值增長最快。
專家們指出,盡管目前中國經濟遇到很多挑戰,但對化工物流業來說,是機遇大于挑戰。一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我國石油化工產業,高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2007年其總產值的增幅大于國內GDP的增幅,當年國內油品和化工原料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3200億美元,同比增長25%,由此帶來了化工物流的繁榮。二是由于國內石油資源緊缺,進口原油量不斷增加,而國際油價又持續高位震蕩,促進了煤制油、煤制醇醚、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以及生物燃料工業的崛起,液體化工品、液體燃料總產能高達數千萬噸,生產商正在尋找新的運載體和物流服務商。三是各省市化工園區的建立,沿海城市貨運碼頭和港口的興建,區域油氣管網的鋪設,高速公路的聯網,也需要現代物流業為之配套。四是跨國化工公司正在尋找供應鏈合作伙伴,在華化工外企已多達2000家,他們大多實行物流外包,而且,最近不少外企進入豐產期,在上海、南京的化工園區,危化品的產出在一兩年內將翻一番,急需高水平的供應鏈物流商。五是國內一些大型石化企業近年開始受到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在考慮實行物流外包。
可喜的是,去年中國化工物流業已經呈現快速增長的新情況,制造企業、流通企業都高度重視物流管理技術,第三方物流出現了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局面。
與制造業聯動求發展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制造業與物流服務業的聯動發展。在中國石化行業產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業內和社會共同關注一個話題:如何高效而安全地實現從貨物制造、分銷到交付的全過程,并以較低的綜合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利潤。
上海中外運化工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王篤鵬分析說,跨國公司與大型綜合物流公司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國際化工物流的發展趨勢;跨國公司越來越強調供應鏈整合、服務外包,自己做強做大核心主業,并希望自己的業務走到哪里,物流服務商跟到哪里。王篤鵬說,最近麥肯錫公司對國內的內外資化工企業進行了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外資企業普遍傾向于選擇信譽好、資質齊全、資產佳、投資能力強的大型物流服務商。在外包內容上,他們傾向于選擇物流綜合外包。而內資企業在規模較小的時候,普遍采取“小而全”的組織模式;隨著規模的擴大,競爭和專業化分工的加劇,企業因自身資源的制約不得不將物流業務外包。近期一些企業呼吁建立“制造業與物流業協同與創新”的共生關系,得到了業內的響應。
確立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共生關系,也是出于安全儲運的考慮。我國有化工企業10多萬家,生產化工產品5萬多種,特別是危化品生產、使用、運輸和進出口總量大、種類多,確保安全運輸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國際上對危險品的管理和控制也日益嚴格。王篤鵬說,跨國公司最關心HES和風險防范,他們認為,僅僅是某一個車次的安全事故,就會造成該公司社會信譽下降,所以寧愿把原來分散在十幾家物流服務企業的業務,交由一兩家信譽好的供應鏈服務商承擔。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趙瑞華認為,從以往發生的危化品事故分析,有設備上的原因,有違章的原因,但歸根到底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一些從事危險化學品運輸的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文化素質低,因此,石化企業應選擇高素質的專業物流公司進行合作,確保危化品安全儲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