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一、國際環境
發達國家沉重債務負擔 是經濟復蘇的一大障礙
歐盟,歐洲央行和美聯儲上周大規模援助,使短期內希臘債務違約風險得到緩解,但新債的累積將使中長期債務結構更為惡化,歐央行的量化政策導致歐元繼續走弱。
5月11日,歐盟和IMF通過了7500億歐元的巨大援助計劃,歐洲央行宣布購買面臨困境的歐洲國債,而美聯儲也宣布重啟與4家央行的貨幣互換計劃,聯手緩就歐洲所面臨的債務危機。各大機構救市計劃基本覆蓋了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今后2-3年間的融資需求。其中600億的資金來自歐盟,不需要各國議會的批準,同時IMF的部分貸款亦能在5月19日前到位,對希臘償還85億歐元的到期債務融資提供極大的幫助。
過去1年中我們目睹了在史無前例的救市政策下,全球經濟出現了強勁的周期性反彈,但同時也看到全球經濟的基本面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動態變化, 其過程將可能對今后幾年的經濟展望和金融投資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值得關注的幾點:
1、投資者將可能擴大他們的投資品種,特別是高增長的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出口國及它們的貨幣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澳大利亞和印尼,巴西和加拿大,將分別從它們和亞洲以及美國的直接貿易中獲益。
2、歐元正在下降信道中,一旦經濟衰退嚴峻而引起政治和社會動蕩,歐元的向下的風險可能大幅加劇。近期內各大央行可能拋出一部分作為儲備貨幣的歐元資產,對歐元亦可能產生進一步的向下壓力。
3、中長期而言,密切注意在全球新技術的發展,這些因素將是世界經濟重回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國內金融政策
1、宏觀經濟數據好于悲觀預期:
國家統計局6月11日公布了5月份CPI、PPI、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人民銀行同日公布了5月份貨幣信貸數據。分析數據及結論如下:
短期物價走勢判斷為:5月份CPI同比上升但是環比下降,顯示近期通脹壓力有所緩解。歐洲債務危機加劇,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全線回調,有利于降低我國進口成本。因此,盡管部分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有所提價,但是進口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滑將抑制我國通脹快速上行,預計6月CPI主要在翹尾因素影響下同比摸高至3.5%,環比保持平穩。而PPI則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國內鋼材價格下降和翹尾因素回落的雙重影響下,預計從6月份即將見頂回落。
滯后指標如出口、房地產投資等依然上升或尚處高位;但領先指標如PMI、新開工投資、商品房和汽車銷售、貨幣信貸等已紛紛下行;同步指標如工業生產、投資也延續降速趨勢。以下四圖為CPI、PPI漲幅分析及提振PVC需求近期重點關注的新房開工率。
圖3:5月份CPI同比漲幅攀升至3.1%
圖為5月份CPI同比走勢圖。(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CEIC、中期研究)
圖4:5月份CPI環比下降0.1%
圖為5月份CPI環比走勢圖。(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CEIC、中期研究)
圖5:PPI繼續攀升
圖為PPI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CEIC、中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