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安全防護用品市場缺口可觀
2011-12-1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安全防護用品 市場缺口
隨著國民經濟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的自我防護意識日益增強,對于安全防護用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建筑工、電焊工、高爐工,消防員、護林警、野戰兵,都需要各種用途的安全防護裝備。日前,相關人士就安全防護用品的發展探討集聚一堂。
“安全”市場缺口可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市場,據權威部門統計,我國從業人數近7.7億。可以想象,如此龐大的就業大軍每年所需要的各種勞動防護用品是多少,勞動防護服裝是多少——數字相當客觀。”國家安監總局特種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主任、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勞動防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旭榮的開場白讓業界振奮。防靜電、阻燃、酸堿類防化等特種勞動防護服每年大概需要2000多萬套,按照目前獲得安全標志的285家服裝企業生產能力計算,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
勞動防護用品是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為防止或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所使用的防護裝備,是在生產條件無法消除各種危險有害因素情況下,為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所設置的最后一道防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由于缺乏勞動防護或勞動防護不合格造成的各類傷亡事故占工礦企業傷亡事故總數的15%左右。
為避免此類傷害,安全生產法對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作出了具體規定。首先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第二要求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劉主任稱,2004年國家對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制度進行了調整,取消了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由原來對勞動防護用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轉變為對產品的市場準入和使用環節的監管。2005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還明確了直接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與健康的22種勞動防護用品,即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施“安全標志”管理。截止去年底,提出申請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生產企業近1200余家。
據安監局督查獲悉,現在大部分使用企業能夠按照規定采購,“安全標志”亦得到了多數企業的認可和響應,有效阻止了假冒偽劣、“三無”產品進入使用領域。相應的,使用企業在勞動防護用品配備上有了很大改觀,75%的國有企業較為規范。但是,中小企業、個體私有企業則有差距,尤其建筑、建材、小化工企業普遍存在給工人配備勞動防護用品不到位的現象。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