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跑那當跑的路
甲流之后,快速膨脹的小鎮逐漸疲軟,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無紡布企業更是苦不堪言,“兩高一低”愈演愈烈,工價上漲30%,原材料上漲10%,此外,因受歐債危機影響,產品售出價格降低10%。
在記者走訪的彭場無紡布企業中,無論是裕民這樣的龍頭企業,還是像耕天這樣的后起之秀,大家口徑一致:“我們是虧的!”劉星啟甚至認為,以現在的情況,寧愿做的少,因為做的少意味著虧得少。
而像仙桃市宏祥無紡布責任有限公司、仙桃裕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這種養活著上千名員工的“大攤子”,則騎虎難下,虧本也要做。“不做怎么搞,一兩千個工人喝西北風。”杜經理有些無奈。
緊挨裕民公司左側的是仙桃市順發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有員工300至400人左右,70%至80%的無紡布產品主要銷往歐美,但受歐債危機影響,與往年同期相比,企業出口訂單下降10%左右。
但宏祥總經理金濤并不認為現在的市場處于低迷期:“非典和甲流是突發事件,不能屬于正常的市場情況,不能拿現在和甲流的時候對比。今年相比08年這種正常年份,訂單量是有增長的,只是利潤空間相對減小。市場規律就是如此,低迷和高潮反反復復,低迷的時候你撐住了就行,撐不住你就倒下,優勝劣汰很正常。”
總得來說,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用工荒、招人難,是阻礙發展的頭等難題。
彭場鎮副鎮長葉芳曾向媒體表示:“我恨不得去哪兒拖一火車皮工人回來。”在記者走訪的企業中,工人超過90%是本地人,且以中年女工居多。在產品賣出價格下降時,工人工價隨之跌落,成為導致招不到人的根本原因。
“甲流的時候,有的工人每個月能拿到5000多,我們公司每個月發工資要發500多萬。”裕民杜經理說,那時候無紡布訂單多,大企業請小作坊代工,宏祥當時請了40家代工廠,而現在已經減少至15家。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工價隨之飆升,甲流富裕了小鎮人的錢袋,亦膨脹了他們的欲望。
“我們的工人都被那兩年慣壞了,心理膨脹。”杜經理說。由于80后、90后紛紛奔向外面的花花世界,愿意留在當地的都是中年人,可用人數十分有限,當某家企業接到大訂單,就需要通過漲工價來吸納工人,以確保產線完整。由于并無秩序規范,為了爭奪工人導致企業十分頭痛,漲還是不漲是個糾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