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用工荒同樣困擾企業的問題是錢荒。
隨著打造中國無紡布名鎮的帷幕拉開,彭場鎮政府著手建立高新產業技術園區,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客戶胃口提高,河南、安徽等地無紡布企業崛起的新勢力,無紡布產品利潤空間嚴重壓縮,讓彭場的企業唯有放手一搏——擴大規模,走規范生產路線,徹底擺脫作坊式生產。
然而,錢在此時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除卻幾家龍頭企業以外,中小企業的生存愈發艱難。手里有十幾萬,即可以搞定設備,工廠的誕生無需太多資金,然而,巨大的周轉資金卻常讓企業們一籌莫展。
“銀行只會給大企業貸款,給小企業貸款的可能性很小。”某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像宏祥這種年銷售過億的企業,并不缺錢,一名知情人士說:“但銀行也是企業,也要生存,所以會給宏祥這樣的企業一定的貸款任務。”宏祥總經理金濤的困惑卻在于國家政策的搖擺不定:“08年的時候國家銀根緊縮,后來又開放,現在又收回,我很難適應。”
裕民年產值過2.5億,卻從不跟銀行打交道。杜經理認為:“踏踏實實靠原始積累好,向銀行貸款,哪天企業真的做不下去了,該怎么還?坐牢嗎?”
對于民間借貸則更加敬而遠之,滾雪球式的資金積累,是老板們的通用方式。“我們這兒的人,要是知道給你借錢你是去做生意,會說很難聽的話。”劉星啟表示,自己就是再窮,也不會走民間借貸這條不歸路。
十月,曾經有外地企業來到彭場,希望投資無紡布企業,但是老板們對股權有所顧慮,最終沒有下文。
“我們這兒觀念落后,其實對我而言,只要有好的投資方,我不在乎股權問題,只要能把公司做強做好!”金濤是同行們中少有的“大學生”出身,上市融資對他而言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但是其他老板并不認同。
仙桃市飛翔無紡布用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云祥尤其謹慎:“騙子好多,沒遇上一個真正的投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