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的廠房、成規模的生產線、專業的研發管理團隊,更像是對那場災難性報道的反駁和報復。
他們已經不滿足做最底層的加工者,開始與高校合作,建立自主研發中心,除了無紡布的生產,加大了對無紡布衍生品的投入。
工業園規劃建設局局長喻計安透露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將彭場的知名度做起來,必須將服務業水平提升上去,例如接下來會打造五星級酒店等配套設施,從而將全國性的無紡布會議吸納至此。
但是如此美好的宏偉藍圖,其實施的可能性并不被行業內部人士看好!芭韴鲭x仙桃市太近了,養不起高端的服務業,有錢人都開車去仙桃、武漢消費!币幻麡I內人士說。
銷售渠道則成為壓縮企業盈利空間的關鍵。據了解,彭場80%的企業所接觸的客戶都是國外的中介商。為了謀求更大的盈利空間,必須越過經銷商這一環節。目前,彭場已發展無紡布進出口貿易公司18家,有7家企業在武漢設立了無紡布進出口專業公司。每年企業自營進出口無紡布制品13萬噸,自營進出口總額7850萬美元。
宏祥正計劃在國外成立貿易公司,“銷售渠道總是被幾家國際中介商壟斷,我們很吃虧,遲早要走上銷售終端這條路才行!苯饾f。
在彭場老板們的記憶中,最賺錢的時候是90年代初期,也正是在此時,彭場形成工業重鎮的雛形。而在非典和甲流的影響下,彭場實現了突飛猛進的飛躍。隨著各種小作坊的倒閉,與大企業的翻新升級,“彭場大道”看起來日漸光明。但事實上,“后繼后無人”始終是擱在他們心頭的一塊石頭,滾雪球的資金擴展方式顯然已跟不上產業升級的腳步,如何保住他們的錢袋子,比中國無紡布之都這個耀眼的稱謂更當務之急。
《圣經》有言,你要跑那當跑的路,也要打那美好的仗。也許只有來場切膚之痛,才能讓這個小鎮的輝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