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滬膠高開低收。盡管如此,滬膠主力合約的收盤價格仍然創下了歷史新高。與節前比較,東京膠漲幅接近30日元/公斤,并突破了500日元 /公斤的整數關口。東京膠折合超過350美元/噸的上漲幅度推動滬膠價格繼續刷新紀錄,說明天膠牛市仍在繼續。不過,筆者認為,天膠牛市已經處于尾部階段,投資者應弱化牛市觀。
首先,目前膠價與原油價格處于背離狀態。長期以來,膠價與油價之間有著很高的波動相關性。如果我們通過軟件疊加東京膠與原油價格的K線圖,可以清楚地看出兩者之間有著高度的波動協調性,同時兩者之間的背離從長期來看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之所以油價與天膠價格在波動關系上有著高度一致性,是因為占據橡膠消費市場半壁江山的合成膠的生產原料來自于原油的下游產品。雖然說合成膠與天然橡膠之間并不存在很大的替代關系,但價格之間互相參照的價值還是客觀存在的。另外,原油的終端產品汽柴油消費與汽車使用率有關,而天膠的主要終端產品輪胎的消費也與汽車的生產與使用有關,這也是原油價格與天膠價格存在緊密聯系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從保有汽車量的使用率來分析,汽車在消耗原油的同時,也在消耗輪胎,那么在使用需求上并不會導致原油與天膠價格出現夸張的背離。因此導致天膠與原油價格的背離因素,主要還是集中在天膠市場本身的供應環節以及新車制造環節。
2010年,中國汽車制造突破1800萬輛,世界汽車產量也已突破2007年創下的7300萬輛大關,而這一切在進入2010年下半年后才逐漸明朗,與此同時,在割膠季節東南亞主產國泰國又遭遇了罕見的洪澇災害,于是就出現了2010年8月份之后天膠價格的井噴行情,并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在終端需求環節原油和天膠價格可以存在背離,但合成膠與天膠價格之間的參照關系也可以逐步收斂兩者之間的價格背離——要么原油價格向上補漲,要么天膠漲勢已接近到了盡頭,而筆者更傾向于對后者的判定。
其次,強烈的政策信號在提醒通脹的風險。如果說,年前取消汽車消費優惠政策是給汽車市場“去火”的話,那么2月8日出臺的加息政策無疑在進一步提醒我們:對通脹進行調控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1年首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經升至3%水準,雖然與通脹水平仍有一段距離,但是對于此前積累的龐大信貸額度來說,利率的提高無疑將會增加市場資金的使用成本。而資金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提高,原料價格高企等因素,對實體企業來說都將是一個個巨大的考驗。一旦支撐天膠價格的終端企業出現了生存危機,那么必然會出現“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結局。當然投機力量的介入,也不是天膠市場供求雙方所能左右的,泡沫可以帶來投機利潤,而泡沫破滅時也會給整條產業鏈造成莫大的傷害。
筆者認為,目前投資者持有巨額利潤的滬膠頭寸仍可以繼續與“瘋牛”共舞,直到6%以上的劇烈波動出現,而“牛尾高處開新倉”或許就得不償失了。現階段筆者建議的操作策略是,多不加倉,空不摸頂,“兩會”前緊盯市場異動,因為3月份多是變盤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