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記者田蕓 隨著利比亞抗議成為近日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運動當中最為血腥的一場,美元計價原油價格也連續飆升,昨日一度觸及自2008年10月以來的高點。
從去年6月開始的大宗商品漲價潮受地緣政治危機推波助瀾,其中原油的驚人走勢引起了各方擔憂。分析師認為,雖然此次“原油狂熱”中有炒作因素很大,但國際原油價格會在中期內保持強勁態勢。國際油價的飆升將直接加大中國宏觀調控難度,抗通脹博弈成本會進一步上升,中國政府有可能出臺對石化企業的補助措施,并且打亂已經逐漸成形的成品油調價機制。
地緣危機擴散美原油“報復性”上漲
國際原油兩大標桿——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和美國NYMEX的WTI原油期貨21日均呈現驚人漲幅,而22日 美原油相對于北海布倫特原油更為驚人的上漲則說明,地緣政治危機風險已經擴散。
中東局勢不穩定以及一些產油國的暴力事件已經成為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
21日,利比亞暴力事件升級而,NYMEX的WTI原油期貨4月合約當天上漲5.68美元,至95.39美元,漲幅6.33%,交投區間 89.77-95.47美元;IC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4月合約上漲3.22美元,至105.74美元,漲幅3.14%,交投區間 102.52-108.70美元。
22日,在北海布倫特原油基本保持平盤的背景下,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4月原油期貨高開高走,主力合約CLJ11早盤曾創下98.48美元/桶,臨近28個月的歷史高位。此時“美國原油”對布倫特原油貼水縮窄至10.35美元。
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一直相對美國WTI原油期貨存在非常高的風險溢價。“因為受地緣政治波及的先后程度有所不同,美國原油價格之前一直失真。”首創期貨能源分析師練異洞指出,22日WTI的原油呈現出‘報復性上漲’。”
“WTI原油瘋漲表明地緣政治引發的風險已經擴大。” 銀河期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宏觀經濟研究員付鵬認為,“而在中東問題不出現根本性轉折的情況下,原油價格強勁的走勢不會改變。”
減產與炒作
BASF AG旗下油氣開采分公司Wintershall周一稱,正關閉最高10萬桶/日的利比亞石油生產,這占到利比亞石油產出的6%左右。
包括皇家荷蘭和殼牌石油集團及意大利石油生產商埃尼集團(Eni)在內的石油公司稱,生產還在照常進行,但正疏散外籍員工。不過關于此次突發事件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到底如何,市場看法尚存差異。
南非標準銀行能源分析師James Zhang 認為,“和埃及國內局勢不同,利比亞局勢將會對國際原油供應造成巨大影響。利比亞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之一,2010年原油產量為160萬桶,絕大部分(150萬桶)出口至歐洲。
中東和北非局勢將繼續導未來原油市場走勢。然而,由于本周將在倫敦的召開國際石油周大會吸引大批業內人士參加,市場交易量將會保持相對低位。”練異洞則認為,利比亞危機并不會長期影響國際原油供給,“中長期看來原油供需不會產生質的變化,更何況考慮到沙特尚有過剩產量未曾釋放。”
“此次價格飆升有很大題材炒作因素在內。”付鵬說,但中期看來,貨幣因素引發的漲價仍將持續。
抗通脹之痛
練異洞認為,國際油價此次瘋漲,很可能達到120美元。
“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將帶動國內CPI上升0.5至0.8個百分點。”銀河期貨原油、燃料油分析師陳朝澤說。原油漲價將加大工業生產的運輸成本,許多工業原材料也將大幅上漲,原油漲價對物價的傳導不論縱向還是橫向都會形成鏈條。
如果油價上漲是120美元,按照目前的成品油調價機制,成品油價格上調窗口將再次打開。
“短期之內上調油價極不合適。”付鵬認為,原油的價格傳導深入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目前糧食漲價壓力極大的情況下,油價上調將直接導致抗通脹成本加大。
“通脹是2011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宏觀調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決于通脹形勢的發展。”付鵬說,“原油漲價,將使政府宏觀調控政策難度加大許多。不排除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剝離中國石油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系,使用倒補機制和價格管制措施,將國內油價穩定在一定范圍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