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日趨重視產業鏈集成創新
“加強供應鏈管理、優化資源、降低成本、快速反應的產業鏈集成創新是中國流行面料系統工程的核心理念。”李斌紅在采訪中表示。基于此,開發貢獻獎的評審涵蓋了中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各類企業及非企業組織機構,包括:纖維、紗線、面料、染化料助劑、紡織機械、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生產經營企業,以及紡織中介機構、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及專業市場相關企業及管理部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每個企業所享有的獨立資源越來越少。因此,企業必須公平地分享資源,以及進行全球化的合作來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新商業模式。
另外,由于紡織服裝業是產業鏈最長的行業,供應鏈管理特別重要。在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與國家紡織品開發中心進行的“國內外品牌商和采購商采購需求”聯合調研中,在一項涉及“供應體系變化的企業”的調查顯示,有10家企業是“增加供應商的數量”,但是有36家企業則“進行了供應商的優選”,這恰好印證了企業如今對于供應鏈管理的重視。
比如,此次獲得產品開發貢獻獎的浙江富麗達股份有限公司,它起家于紡織,后來在化纖領域也做得風生水起,并成為國家唯一的“化纖仿毛產品開發基地”。該企業在20多年的發展中,始終以自主創新為支撐,有效整合上下游,其粘膠纖維、紡織品、服裝產品等全產業鏈式的發展讓企業集成創新的能力在業內有目共睹。
“無論是信息化技術的催化作用,還是供應鏈管理的要求,我們要清楚的是,當各項要素成本優勢在弱化的時候,比如勞動力的成本、各項能源的成本等上升,企業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贏得市場份額不太可能,其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都受到一定挑戰。因此,企業必須依托于上下游各方面的協作,依托于對市場需求的準確判斷來進行集成創新。”李斌紅說道。
同時,在李斌紅看來,中國服裝本土品牌跟國外品牌相比,一個明顯的比較優勢在于,可以借助中國紡織業的產業規模、完整的產業鏈、完整的產業配套,從而逐步提高紡織服裝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獲取市場份額的同時贏得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