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因中東和北非的緊張局勢將油價推高至100美元/桶上方,導致市場對能源成本上漲將損及經濟復蘇和汽車及輪胎銷售的擔憂升溫,日本橡膠期貨快速下跌,特別是11日日本地震導致期價遭遇重挫,6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達19.7%。而滬膠雖也呈單邊下行態勢,但跌勢相對日膠較緩,3月份以來跌幅為11.6%,主要因周邊市場走弱及“兩會”期間政策調控預期較大。
圖為國內外期膠走勢圖。(圖片來源:瑞達期貨)
從當前宏觀環境來看,全球范圍的寬松貨幣政策退出是今年最大的基本面,這將對高價時代的商品走勢發揮主導作用。今年以來,在交易所連續出臺保證金、手續費以及合約規模等制度性變化的影響下,以及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的不斷出臺的情況下,商品市場一直在面臨著資金撤離的問題。在CPI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穩定物價便成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而作為大宗商品的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上漲,便受到較為沉重的調控壓制。
發改委日前表示,擬制定措施應對天然橡膠漲價,并于3月3日召集橡膠協會、農墾、以及輪胎企業了解現貨及行業情況。此外,發改委透露,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促進輪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其中第一條就是要加強市場調控,嚴厲打擊違規炒作行為,抑制膠價快速上漲;第二條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天然橡膠需求增長;第三條和第五條是提高合成橡膠在輪胎中的使用比例和發展杜仲膠產品,替代天然橡膠。另外還有一條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到東南亞國家開展天然橡膠種植,提高國內保障能力。
進入3月份后,我國下游輪胎廠開工率較年初前兩個月明顯恢復,但唯一面臨的問題是高成本對輪胎生產的壓力仍較大。去年年底以來,隨著橡膠市場期、現貨價格的持續攀升,輪胎和汽車產業受原料價格上漲影響,經營困難,中下游輪胎企業的虧損開始擴大。特別是自二月上旬現貨報價跟隨期貨價格上破40000元/噸后,我國輪胎企業虧損面擴至50%。輪胎生產商紛紛要求國家有關部門拋售儲備庫存,并大幅下調天然膠進口關稅。從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獲悉,自今年春節以來,多數輪胎企業都進行了5%~8%的提價,漲幅為去年以來最高。
在中國政府結束汽車購買刺激舉措和2月份中國農歷新年需求下降之后,2月份中國乘用車銷量增幅為逾兩年最低。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9日稱,2月份中國包括多用途和運動型多功能車在內乘用車銷量年比增長2.6個百分點至96.72萬輛,這為自09年1月以來的最低增速。在中國今年恢復10%的小型車銷售稅并終止對農村地區汽車購買的補貼之后,包括通用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和本田汽車公司在內的汽車制造商2月都放緩汽車交付。
從供給角度來看,當前國際橡膠主產區仍然處于減產期,供應仍處于低水平,泰國旱季減產要持續到5月初。國內云南產區要3月末開始割膠,但今年遭遇嚴重冬旱,割膠初期產量很少。全球天膠供應恢復正常要到5月以后。目前國產膠庫存量相對較少,受到期現倒掛因素影響,近幾周期貨庫存持續減少。不過日膠庫存則處在相對高位,日本橡膠貿易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日本天然橡膠庫存總計為8,133噸,較2月20日時的8,023噸增長1.3%。日本天然乳膠庫存從364噸微增至367噸,固體合成橡膠庫存從1,766噸降至1,733噸。
圖為日膠庫存走勢圖。(圖片來源:瑞達期貨)
目前來看,時值天然橡膠淡季中后期,未來天然膠供將應季節增加,現貨壓力逐漸加重,現貨價格將季節性下跌。加上短期內受到國內“兩會”的召開對政策調控預期的增強,以及中東地緣政治等不穩定因素和日膠因日本地震而遭遇重挫,短期滬膠或仍維持偏弱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