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領域,航空航天由于關系國防安全和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無疑最受人關注。甲殼素纖維應用在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可喜成績––華興集團生產的特種殼聚糖纖維布,已被用在“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上,并被確定為“中國航天專用產品”,山東華興集團已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此外,殼聚糖纖維還可做放射物質的屏障用布、從事核工業人員的勞動防護用品,可推廣做煙草工業的煙草過濾嘴材料,做凈水器和特別用途的空氣過濾器材料,也可以做特殊污染的防止布等。
在紡織服裝領域,殼聚糖纖維吸濕排汗、抗靜電、抑菌防霉等功能性,使其特別適合作床上用品、內衣、襪子、毛巾等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據胡廣敏介紹,華興集團在紡織這一領域已擁有1000多種產品,并擁有“海慈蜜語”這一養生內衣品牌,已在全國開設幾十上百家品牌店,市場反映良好。
在最能體現殼聚糖纖維良好生物特性的醫療衛生領域,應用情況也有所進展但還難以令人滿意。多年從事醫用新材料研究的廣東百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曉東就向記者談到,首先醫療衛生行業監管嚴格,對動物源產品信任度較低,人們(監管機構)對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沒有完全認可。比如人們對殼聚糖纖維醫用敷料的關注已有十幾年,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產品進入敷料主流市場,這類敷料基本仍被歸為三類醫療器械。其次,成本是制約擴大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塊巴掌大的甲殼素纖維醫用敷料,需要40元甚至更高價格,但并不包含在醫療保險范圍,以普通人的經濟實力很難承受得起。此外,他認為纖維的相關性能同樣需要提高。
胡廣敏也認為,工程化、工業化是科技成果應用的關鍵,如此才能迅速降低成本,擴大纖維應用范圍。為此,華興集團在已擁有先進的自主技術的基礎上,開始向規;M軍,2000噸/年的純殼聚糖纖維自動化生產線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今年國慶節前后建成。屆時其生產規模將達到世界首位,產品質量也將獲得更大提升,生產成本得以進一步降低。技術領先–規模做大–品牌壟斷,是華興發展殼聚糖纖維產品的三大步驟。
用低粘度原料生產高強度纖維
雖然甲殼素纖維規模化趨勢喜人,產業化更是指日可待,但業內目前普遍有一種擔心,就是原料問題。一些人士認為,尤其是甲殼素纖維產能達到千噸級甚至萬噸級,原料瓶頸就會顯得非常突出。
天津中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新民在殼聚糖原料行業研究了10多年,他對原料瓶頸的形成有著自己的看法。目前,國內生產的殼聚糖大部分是以蝦、蟹殼為原料,每年紡織用殼聚糖纖維原料不足500噸,因受工藝技術、市場拉動等條件影響,尚處于產能低、產業化程度低的階段。受殼聚糖纖維技術指標要求的影響,現階段殼聚糖的生產多選用雪蟹殼為原料,因沒有解決關鍵技術與工藝,妨礙了原料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