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塑料注塑生產商力嘉精密有限公司和一些本地同行牽手香港政府建立了據稱中國首個本地所有的航空座椅制造企業。
他們合作開發的首個用于空客A340的航空座椅在近日面世,項目各方希望今后能為波音和其他民用飛機開發座椅,并將供應范圍拓寬至其他的飛機非核心零部件,包括小推車、乘務員座椅和廁所,所有這些均可采用塑料部件。
力嘉精密是這一合作項目的牽頭企業,該項目在研究階段共投入了1160萬港元,其中85%由香港政府提供。
香港政府官員稱,這是政府幫助香港小型制造企業對抗內地和其他地方低價競爭對手所采取的舉措之一,同時也有助于推動港企向科技含量更高、利潤更好的市場挺進。
合作各方在11月14日在香港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這款A340座椅,據稱該座椅達到了所有國際航空業的標準。
雖然讓塑料企業來生產航空座椅看起來有點不合常理,但在有著2000名的龐大員工隊伍、在中國的三座工廠內配備200多臺德產和日產塑機的力嘉精密看來,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沿革過程。
每張航空座椅約有30個注塑塑料零件,盡管塑料并不是座椅的核心技術。力嘉精密認為,在航空座椅生產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是他們在精密制造和裝配領域上的專長。
力嘉精密的執行董事、也是航空制造聯營負責人的黃醒華說道:“A340座椅并不是一款高科技產品,而是以高品質取勝。我們的產品必須在材料、設計和工藝等各個方面都達到[航空業的要求]…我們既要盡可能減輕座椅重量,同時還要保證具備足夠的承重力。”
該聯營企業名為UniversalAviationIndustrialLtd.公司,由六家香港企業共同出資建立,并由力嘉精密控股56%。
除政府提供的研發資金外,這些企業將自籌大約2000萬港元(257萬美元)建立生產配備。項目研究方面還得到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大力支持。
據兼任力嘉精密和Universal公司雙總裁職務的陳漢雄介紹說,Universal公司有望在2013年,在力嘉精密在廣東東莞的一座注塑工廠內,將航空座椅正式投入商業運作。
該公司的計劃是先從小規模做起,最初將主打A340的售后座椅市場。
陳漢雄說,成本將成為他們最初的優勢。據預期,他們在本地生產的航空座椅將比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歐美和日本供應商提供的座椅便宜30%。
其初始座椅年產能將定為200-500個。陳漢雄說,雖然這一數目并不大,但每對經濟艙座椅售價為10000美元,而單個商務艙座椅標價可能達到35000美元。
新公司最初的主營業務將是為低成本的亞洲航空公司提供進口座椅的本地產替代品,并計劃將供應范圍擴大至A340以外的其他機型,同時還將建立起內部座椅設計能力,瞄準不斷發展的中國本國市場。
參與該項目的香港企業已為此做好了長期努力的準備,黃醒華用力嘉精密在齒輪市場的發展軌跡來解釋如今對航空業的開拓。
他說,當力嘉精密在1982年剛成立時,當時的精密塑料齒輪制造市場由日本企業一統天下,因而對這樣一家新加入玩具市場的香港企業充滿了種種懷疑和不信任。
黃醒華回憶說:“一開始,麥當勞和美泰這些大公司都不相信香港企業有能力生產齒輪箱,尤其是小型齒輪,比如手表用的精密齒輪。我們花了整整4、5年的時間才說服他們給我們一個嘗試的機會。”
但到1990年代時,力嘉精密已經壯大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齒輪供應商了,自那以后還開發出了用于汽車、電子、醫療和其他高端市場的精密塑料齒輪生產技術。
這一項目的官員們希望,他們長期以來的專注和投入這一次也能在航空業中獲得回報。
提議組建航空座椅聯營企業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工程師ThomasKwokKeungLee說:“這是一個逐步轉型的過程。我們先從售后市場做起,在這一市場中樹立起口碑,然后就可以考慮進軍OEM市場了。如果你在這一行沒有做出名氣的話,波音或其他大型的航空公司是不會把訂單交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