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開拓新型應用領域,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是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重要選擇。產業用紡織品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環保過濾等不可缺的基礎材料,發展空間巨大。麻纖維產品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優點,在裝飾材料、土工建筑材料和交通用具,汽車內飾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次高層論壇的主辦,為湖南紡織進軍產業用紡織品吹響了進軍號角。
與此同時,巴陵石化年初也宣布,公司新增30萬噸已內酰胺產能兩個重大項目已獲中石化批準建設。該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綠色環保核心技術,新增產能將達到年產50噸的規模,成為國內最大的已內酰胺(尼綸絲的主要原料)生產供應商,其核心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洞庭麻業和巴陵石化這兩個“個案”告訴我們,湖南紡織企業正在集體發力,打響了“十二五”轉型升級的“攻堅戰”。
確立“十二五”轉型升級目標
“十二五”期間,湖南紡織行業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整體思路,堅持以高新化、特色化、綠色化、國際化為方向,以轉方式、調結構為抓手,改造和提升傳統紡織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
湖南紡織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重點支持苧麻特色產業和竹纖維、木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強高模聚乙烯特種纖維等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年均生產總值、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0%,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三大終端產業纖維消耗比由目前的70:20:10發展到55:25:20;戰略型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印染、營地、苧麻脫膠廢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實現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500億元,工業增加值450億元,利稅總額60億元。初步實現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制造轉型,服務化轉型,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同時,促進紡織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