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親手將“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獎牌頒發到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董事長王進軍手中。這一殊榮來源于吉林化纖自主研發了天然綠色環保的“天竹”竹纖維,同時創造了“天竹聯盟”商業模式,書寫了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原料結構成功變革的歷史。
科學發展與轉型升級不斷延伸
“做企業,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董事長王進軍時常說起這句話。
作為化纖行業的領軍企業,走在行業調整的前列,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是吉林化纖堅持遵循的法則。
面對棉花和木材資源日益緊缺,傳統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產業展開原料之爭的局面,吉林化纖一方面為自己的漿粕企業保證原料供應,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把竹做成漿粕應用于粘膠纖維制造”的設想,并于2002年取得了竹漿粕和竹纖維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為使竹纖維天然抑菌、防臭、防紫外線等諸多優良特性和國內資源豐富、惠農環保、不與糧爭地等長遠社會效應被下游產業所認知,吉林化纖不走推廣新產品的常規老路,創新商業模式,聯合下游紡紗、織造、服裝、成品運營商等97家企業及纖維質量檢測機構組建全產業聯盟——天竹聯盟,整合資源,延伸產業鏈,聯動創新,強強聯手致力于竹纖維品質的提升和下游產品開發,使天竹纖維成為紡織服裝業界一個響當當的綠色民族品牌,被譽為紡織界“第五元素”,天竹纖維制品成為國內第一個走進世界頂級面料展——法國PV展的產品。
目前,天竹纖維普遍應用于毛巾、襪類、內衣、床品等領域,還成功應用于西服、女裝、襯衫、牛仔、時裝、休閑運動等系列產品中。吉林化纖依靠核心技術把握發展主動權,在四川省江安縣陽春工業園區內建設一個年產9.5萬噸竹漿粕項目,一個更廣闊的天竹產業鏈體系正在迅速形成。
隨著碳纖維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汽車電力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吉林化纖尋找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機遇。2007年,吉林化纖與高校合作進行自主研發,在國內首次集成創新出 “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的工業化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短、質量穩定、產量高,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產品碳化后的指標達到T300水平,個別產品達到T700水平。
國家總裝備部周國泰院士評價道:“吉林化纖生產的碳纖維原絲是國家航空航天目前唯一可以使用的國產碳纖維原絲,質量令人非常滿意”。公司5000噸/年碳纖維原絲生產線的投產,突破了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對我國碳纖維原絲生產技術的封鎖,為我國整個碳纖維產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