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吉林化纖力爭實現1萬噸碳纖維原絲、2000噸碳化產能,并建立碳纖維制品研究所,以自主創新推動國家碳纖維基地建設。
2011年11月18日,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生產線在吉林化纖建成投產,這標志著我國經過40多年的努力,首次突破了碳纖維原絲規模化生產的瓶頸。
吉林化纖與下游聯合開發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產品和產業鏈條,引導產業發展,相繼開發及量產了阻燃纖維、原液染色纖維、超細旦纖維、扁平纖維、抗起球纖維及空調纖維、鉑金纖維、蓄熱保暖纖維等保健功能纖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2項。
和諧發展與市場經濟完美結合
自2002年起,吉林化纖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圍繞這個理念,用人機制、薪酬機制、管理機制改革迅速推開。優化崗位設置,精簡管理人員,靠制度管人,推行扁平化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施計件工資、績效工資、中夜班津貼、承包管理等一系列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安排員工家屬就業;打造“領導導師化、企業學校化”的教導型企業,通過聯合辦學、內培外訓、項目帶動,積極推進高科技、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同時,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改造升級,實現了集團公司供、產、銷、人、財、物管理四省相通的管控一體化,使人力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實現了員工與企業的雙贏。
持續發展與轉變方式有效結合
吉林化纖新建、擴建、改建項目,高點站位,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和高科技成果;打破傳統思維束縛,王進軍親自掛帥,依托信息化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系統優化工藝、生產裝置,提升裝備水平。倡導使用綠色能源,大力推進中水、余熱、廢氣回收改造,實現資源、能源的梯級循環利用,力爭到2015年,實現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
吉林化纖以全新的思路謀劃發展,成立了研究中心,建立設計、研發團隊,依托技術創新對現有工藝系統研究,消化吸收再提升,拓展工業設計服務業,為下一輪轉型升級蓄勢發力。
2002年,吉林化纖有員工上萬人,產值只有20億元,通過近10年的發展,新入編子公司已達7家,全集團員工8000人,產值已增加到7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