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是中國橡膠的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大量天然橡膠通過青島口岸轉運消費,輪胎從青島口岸輸出,在世界橡膠市場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島擁有全亞洲惟一一所橡膠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和中國橡膠輪胎行業惟一的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已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軟件控制、裝備制造、工藝技術,到合成橡膠材料研發與生產、橡膠原材料及產品的中間交易,再到橡膠制品及輪胎產品產銷的橡膠全產業鏈和產業布局。
在今年的青島兩會上,青島市政協委員、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焱提交了《關于助推藍色經濟,打造化工橡膠行業產學研基地案》,在提案中張焱認為,為助推青島藍色經濟發展,青島應該充分利用青島在化工橡膠行業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圍繞青島科技大學,大力構建一個夠引領青島市乃至全國化工橡膠行業發展的產學研示范基地,打造一個全球知名的行業平臺,使其成為又一張靚麗的青島名片。
在提案中張焱介紹,2011年,參照美國硅谷的“協會引領、政府推動、大學支持、企業參與、中介服務”的園區發展機制,以行業生態圈為發展模式,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四方區政府、青島科技大學等幾方在四方區建設了“化工橡膠行業產學研示范基地”。一年多來,該示范基地已經有德國朗盛、海南橡膠集團、中化國際、詩董集團、雙星集團、金宇輪胎等80多家企業入駐,行業的生態圈發展模式已初具規模。
采訪中,張焱表示目前困擾該示范基地發展的問題主要為:示范基地核心區控規未明確,面積狹小,發展空間受限,區域內的土地權屬關系復雜,土地成本高,后續建設推進緩慢;示范基地周邊環境較差,市政道路標準較低,公用工程設施缺失;缺少更具吸引力的財稅扶持政策等。
對此,張焱提出了將示范基地規劃融入青島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加快其周邊的環境整治、加大項目的扶持力度、加強資本與金融方面支持、加強項目資金支持、加快其功能的塑造等建議。
張焱認為,青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加速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這一戰略構想,非常吻合青島市的實際,同時也具有前瞻性和長遠的戰略意義。因此,搶抓藍色機遇,創新發展模式是關鍵,現在的競爭已不僅是產品競爭,更是模式競爭。藍色經濟核心是創新經濟,應強調海陸統籌而非單一海洋經濟。
因此,起點高要面向國際,工作實要立足本土優勢,山東半島及青島本地的化工橡膠行業,產業、人才、科研等優勢明顯,山東橡膠占全國半壁江山,青島又是龍頭,聚集了50%高端人才,且青島港化工橡膠產品的吞吐量占全國的60%。同時,青島市構建戰略新興產業聚集平臺的戰略構想明確,整合各種資源,搭建化工橡膠行業產學研示范基地正是順應了當前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必然,也是助推青島市藍色經濟加速發展的支點。
提案最后,張焱表示:化工橡膠行業產學研示范基地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核心,以助推藍色經濟發展為目標,以平臺經濟為發展理念,規劃建設了科研平臺、企業孵化平臺、人才培育平臺、信息平臺、會展與文化博覽平臺、保稅物流平臺、交易平臺、金融資本平臺、中介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等等,加速將青島塑造成為全國化工橡膠行業的技術、人才和商務高地,更好地助推青島乃至山東從淺藍走向深藍。
加速發展,時不我待。相信在青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關心支持以及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該示范基地一定能成為全球的行業焦點,成為助推青島市藍色跨越的重要支點,成為青島市新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