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精對苯二甲酸(PTA)工業生產和消費大國,PTA的發展已進入重要轉折時期,從技術角度上看,由引進技術為主向以國內自主技術為主轉變、由單一規格品種向多規格多品種轉變、由長流程向短流程轉變的特征愈加明顯。
通過20多年的引進、消化、吸收,我國PTA技術創新已取得突破。這些年來國家通過項目核準,控制了國內PTA裝置的發展速度,給技術和裝備國產化留出了市場空間和發展時間,避免了無時序、無規則發展帶來的市場混亂和惡性競爭。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采用自主技術和國產化裝備的百萬噸級PTA裝置已于2009年順利投產,是我國PTA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已躋身于世界技術的第一梯隊。
隨著全球化纖需求的穩步增長,PTA生產技術快速發展,其中也包括中純度對苯二甲酸(QTA、MTA)等同類技術,我國PTA技術將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為滿足下游產品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PTA的規格品種也將出現細分細化,如不同粒度、不同的對羧基苯甲醛(4-CBA)、對甲基苯甲酸(PT酸)等雜質含量的產品。在纖維用PTA方面,不同用途的聚酯對PTA的要求也是有差別的,如一般工業絲,重點是純度、強力,對色度要求不高,直紡有色絲也同樣不那么嚴格要求4-CBA的含量。再如包裝用聚酯,在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用中純度的產品。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進一步細化PTA類產品的規格品種是十分必要的。
為適應節能減排的需求,國內企業對PTA的工藝流程不斷優化去瓶頸,或提高反應深度,減少廢棄物排放,或將未完全反應的物料循環使用,以提高產品收率。更多的生產企業及研究設計單位在能源回收上下功夫,盡可能回收利用氧化工藝反應熱,或采用更先進節能設備,以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贏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但要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應在深入研究工藝技術的基礎上,簡化工藝流程、減少裝置設備、降低設備能耗應是集中力量攻堅的重要方向。如生產PTA改進型的QTA(或MTA等)技術,一方面應研究用于聚酯下游產品(纖維、聚酯膜和包裝用聚酯)的QTA(或MTA等)技術,另一方面應研究QTA的生產技術流程及配套生產裝備等。
總體而言,無論從減少定員、節約土地、降低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益講,還是從生產運行中的進一步降低物耗、提高節能減排效果的效益看,短流程的財務效益日益顯現。從減少對社會資源占用和提高企業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角度看,縮短生產流程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PTA產品的出口,我國PTA技術及裝備的出口也是完全可能的。目前以費用計的裝備國產化率已達到70%左右,許多大型設備國內都可以生產制造,如大型工藝空壓機組、氧化反應器、干燥機、精制反應器、真空過濾機、高速泵等。
此外,國內相關設計、研究單位還提出了具有新創意的工藝流程設想,總體上是向工藝短流程、設備集約化、催化劑高效化方向努力,如:QTA、EPTA工藝,取消精制單元;取消TA干燥,降低能源消耗;采用集過濾、洗滌、預干燥、卸料于一體的一步法連續式壓力轉鼓過濾機,縮短流程、減少設備;采用鼓泡塔式氧化反應器,取消繁復的機械攪拌器,降低投資、不耗電等。我國PTA技術趕上世界最高水平指日可待。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院高級咨詢師 魏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