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目標與結構調整目標并舉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省紡織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運行質量及“四率”水平有明顯提高,產業配套日趨完善,產業布局趨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設取得新的突破,節能降耗取得實質性進展,由紡織小省向紡織大省跨越邁出實質性步伐。
總量年均增長20%以上。《規劃》提出,到2015年,江西省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利稅總額150億元,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服裝工業增加值24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利稅總額60億元,年均增幅均在25%以上。全省規模以上紗、服裝、化纖產量分別達到120萬噸、20億件和28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0%、10%和15%。
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與總量目標同時提出的有三個方面的結構調整目標:一是優勢行業更加突出。到2015年,全省服裝經濟總量占全行業四成以上,在中部六省同行業位次從第二位移到第一位。二是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到2015年,重點企業技術裝備8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棉紡織行業清梳無卷化率達到50%,無接頭紗和無梭布比例均達到70%,精梳紗比例達到30%。三是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到2015年,形成300戶年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紡織服裝骨干企業,形成年主營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基地兩個,培育建設共青城經濟開發區、南昌昌東工業園區、撫州金巢工業園區等20個紡織服裝特色園區。
主攻服裝棉紡針織化纖家紡五大產業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江西紡織服裝行業重點發展服裝、棉紡織、針織、化纖及特色家紡五大產業。
服裝產業采用“量質并舉”及“品牌發展”戰略,做大服裝總量,提升發展層次,實現從“訂單加工型”向“品牌經營型”的戰略轉移。重點發展羽絨服裝、針織服裝、女性服飾以及西服西褲四大類產品,引導發展目前市場上短缺的老年裝、大童裝(10歲~15歲)兩大類產品,不斷豐富優勢產品種類。
棉紡織產業以高檔紗線及休閑面料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后設備,大力推廣高新技術在印染后整理方面的應用,大力開發高附加值和生態、環保產品,力爭突破面料后整理瓶頸,成為全國休閑面料和特色紗線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