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過后,石油業海外并購終于又有了下文。
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其在加拿大的全資附屬公司CNOOCCanadaHoldingLtd.以每股27.5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加拿大能源企業尼克森流通中的全部普通股,該收購總報價為151億美元,并以現金方式支付。
同日晚間中石化亦宣布,通過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簽署認購協議,以15億美元收購后者在英國子公司49%的股份。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陳彥玲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金砸進海外并購,體現了我國石油業海外并購的沖動和欲望。倘若并購成功,對穩定我國的石油供給體系有重要價值。
海外并購潮再襲
早在2005年,中海油就試圖憑借海外并購完成華麗轉身,但最終折戟。
當年6月8日,中海油對美國同業對手優尼科公司發出逾1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當時這起交易是中國企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購。優尼科是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當時已經連年虧損,并曾經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中海油所看重的無非是優尼科現有油氣田的潛能、龐大的國外市場以及有助于完成其在美國的借殼上市。
出師不順。兩個月后,中海油宣布撤回對優尼科公司的收購要約。中國第一海外收購案宣告失敗。
這一次,中海油再次拿出一鳴驚人的姿態加強上游部署。
能源專家林伯強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對此大為稱贊。在他看來,目前油價處于低位,全球尤其是歐美經濟形勢相對低迷,所以在這時候選擇收購完全正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購案的大概流程,首先由中海油向尼克森董事會提交并購邀請,并由后者提交股東大會表決(這兩步已完成);其后尼克森將在9月21日前召開股東大會,表決并購提議;其后加拿大政府方面將對此次并購作出評估,并最終決定是否批準此次并購。
創造性的一幕是,若交易完成,這將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行動。此次中海油的并購價較尼克森的市值溢價60%以上。而一旦并購完成,中海油還需承擔尼克森原有的43億美元債務,這意味著它的并購成本已接近了200億美元。
“國家從戰略角度來考慮,可能還是希望能夠在海外多一些自主油田,這樣石油安全的保障系數更高。”陳彥玲告訴記者。
事實確實如此。目前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石油第二大消耗國,而中國石油消耗量的50%以上來自國外。更聳人聽聞的一種說法是,到2020年,中國石油將有80%來自進口,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利的現象。加之中國石油儲備遠遠不及美國,一旦發生危機,那么中國很快就會出現石油危機。
中海油亦公開表示,通過收購尼克森,中海油將進一步拓展其海外業務及資源儲備,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尼克森分布在加拿大西部、英國北海、墨西哥灣和尼日利亞海上等全球最主要產區的資產中包含了常規油氣、油砂以及頁巖氣資源。該公司的優秀資產組合不僅是對中海油的良好補充,同時也使中海油的全球化布局得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