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各地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禁用或限用塑料袋,馬來西亞塑料工業協會認為他們已成功說服馬來西亞政府考慮采取其他手段來取代對塑料袋的禁用。
超市禁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有著2700萬人口的馬來西亞去年實施了一項新規定,所有商店每周有一天禁止免費發放塑料袋。更有甚者,馬來西亞有一個州規定零售商每周7天全部禁止免費發放塑料袋。
但馬來西亞塑料制造商協會認為,鑒于多方面的因素,塑料袋禁令的范圍不會再繼續擴大,其中包括禁令造成公眾的消極反應,商家采取措施減少亂扔塑料袋,另外,大型食品雜貨店的客流正在出人意料地流向規模較小的菜市場。
MPMA主席Lim Kok Boon在6月底在該協會位于Petaling Jaya(近吉隆坡)的辦公室里接受采訪時說:“雖然目前全國范圍每周六都禁用塑料袋…但我們認為這一政策不會向更廣的范圍波及。”
Lim說,馬來西亞政府似乎有意尋找新的途徑與塑料業和其他行業團體展開合作。“政府已經認識到固體廢棄物是個問題。他們還認識到,如果從整體上獲得塑料業的支持,共同合作,對大家來說都更輕松,包括政府自己。”
在某些地區,禁用和限用塑料袋似乎已蔚然成風。以美國為例,今年全美有42個城市相繼頒布了塑料袋禁令,使美國實施禁塑令的城市總數達到79座。
但在Lim看來,馬來西亞不會走這些國家的老路。要獨立判斷他的說法比較困難,而且環境團體稱公眾支持禁塑令,認為這能解決亂拋垃圾的問題,減少過度包裝,節省資源。
馬來西亞環保協會在提及檳城州每周七天的禁塑令時說道:“檳城州的居民已經對禁塑令習慣了,這不是問題。”
而且,馬來西亞反對黨,也是檳城州和其他幾個州的執政黨,已經倡議采取更嚴格的禁塑令。一些觀察人士說,這對聯邦政府通過在全國范圍實施每周一次禁用塑料袋的法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同時也是位于馬來西亞撓萬的長城塑膠工業有限公司CEO的Lim相信,塑料業在減少塑料袋垃圾和亂扔塑料袋上做出的努力正在得到認可。
MPMA在6月發起了一項抵制亂扔垃圾的活動,馬來西亞的住房和對垃圾問題有管轄權的本地政府監管機構副秘書長都在宣布啟動該活動的該協會的年度晚宴上作為嘉賓發言。
Lim說:“我們與他們[聯邦政府]建立起了十分良好的合作關系。雖然我們沒有得到他們[對于未來塑料袋禁令政策方向]的直接回復,當然他們目前仍在進行情況評估,但可以看到的是,哪怕只有周六一天禁用塑料袋,也讓公眾感到很不高興。”
他說,其原因之一是馬來西亞人平常都習慣把購物袋作為垃圾袋重復利用。Lim說,垃圾箱生產商也是根據塑料購物袋的大小來設計垃圾箱的。
Lim說,在每周七天都禁用塑料袋的檳城州,塑料購物袋的銷售量下滑了10%,而塑料垃圾袋的銷售量攀升了15%,重現了其他國家在禁用購物袋后導致垃圾袋銷售增加的局面。
他說:“馬來西亞并不是日本或歐洲那樣的發達經濟體。大家購物都精打細算,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
但其他一些人,比如馬來西亞環境、技術和發展中心的執行總監AnthonyTan認為,公眾對禁塑令普遍持支持態度,現在他們正在采取措施加強對減少垃圾和包裝循環利用的認識,最終達到減少碳足跡的目的。
Lim認為禁塑令范圍不會繼續擴大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馬來西亞的大型零售企業開始排斥禁塑令,因為其中一些零售商被仍提供免費塑料袋的小商店搶走了生意。
Lim說:“[大型零售商]發現了令人擔憂的事實,他們的顧客在消費模式上發生了轉變,不再繼續購買他們的產品,而是成為了菜市場和小雜貨店的常客。我們不認為現在零售企業會繼續支持[擴大禁塑令范圍]。”
對于塑料袋生產商來說,馬來西亞政府限用塑料袋并未從經濟上帶來重大的影響。Lim說,他們用來生產塑料袋所用的塑料總量并未減少,只是從購物袋生產轉為其他用途而已,即便在檳城州亦如此。
Lim說,MPMA在不斷采取措施捍衛塑料的地位,并積極宣傳塑料袋好的一面,比如有助于減輕車重,達到提高燃油經濟性的目的。
他舉例說道,塑料行業在6月發起了一項為期多年的抵制亂拋垃圾的運動,活動預算金額達188000美元,這一額度占到該協會每年費用支出的20%以上。此外該協會還與各所學校展開合作,宣傳再生和減少廢棄物的信息。
此外,MPMA在三年前提出一項與零售商攜手進行塑料袋再生的提議。該協會設計了專門的回收箱放置于零售店內,將收集到的塑料袋用于再生。
Lim說,但該提議并未得到零售企業的積極響應,馬來西亞的塑料袋再生不及英美國家那么普遍。”
Lim說:“我們已經準備好自籌資金安設回收箱…我們已組建了專門的塑料袋回收團隊。但可惜的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零售企業出人意料地對此沒有合作的意愿。”
他說,作為這項運動的一部分,MPMA還特別邀請馬來西亞的一位電視明星代言,制作了一部電視宣傳片,借此宣傳少用塑料袋、塑料袋重復利用和廢舊塑料袋回收再生的重要性。
他介紹說,從明年中期開始,馬來西亞塑料業準備擴大抵制亂拋垃圾運動的宣傳范圍,更多地宣傳塑料在保護自然資源方面起到的作用,現在馬來西亞公眾在這方面欠缺認識。
Lim說:“我們正在奠定重要的基礎。在過去,我們總是四處奔走宣傳為塑料正名,而沒有想到要多宣傳其他方面的訊息。我們發現這種做法對公眾的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