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經濟形勢的問題不能靠一個產業來解決,不能指望化纖一個行業去突破。”
“這次危機可能不是一個小階段,企業在當前形勢下要注重理性投資,控制好發展節奏。”
“近幾年,化纖企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高成本時代的到來,以往的成本優勢已然喪失。化纖行業亟待尋求新的出路,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解讀化纖產業基本面
如何看待當前復雜變幻的行業形勢?高成本時代下化纖行業如何升級發展模式?本屆大會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亮點?在十八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本文將以“解讀化纖產業基本面”和“聚焦化纖會議關注點”兩部分呈現端小平的精彩觀點。
解讀化纖產業基本面
在兩個多小時的采訪中,端小平花了很長時間,解讀了今年上半年化纖產業運行的基本情況,這也是眾多化纖企業普遍關注的焦點。概括與端小平的對話,可以用“三看”來了解當前化纖產業的發展狀況。
回頭看:高利潤并非行業常態
端小平認為,我國化纖產業已經歷經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賣方市場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化纖產能供不應求,企業只要上項目就有市場,不愁銷路。因此,企業不存在節能降耗、轉型升級、自主創新的壓力。隨著產能的擴大,化纖產業進入第二個階段:規模化發展階段。企業為提升自身競爭力,規模化發展成了必然趨勢。恒逸、榮盛、遠東、恒力、盛虹等一批大型化纖企業正是化纖行業在這個階段的發展成果。規模化發展一方面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使我國化纖產業出現了一批世界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完善了紡織產業鏈,另一方面,也使多數化纖企業賺足了錢,有時甚至收獲的是暴利。端會長特別提出,前兩年隨著國內化纖需求的快速增長,化纖產能有了大幅提升。低風險、高回報,導致市場投資熱情高漲。由此可見,前兩年化纖產業的發展有失理性。
當下看:理性心態適應當前形勢
端小平認為,化纖行業目前已經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品牌化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樹立和建設企業品牌與產品品牌成為企業發展方向。區域品牌建設也成為行業發展趨勢。他因此建議企業發展在順應節能降耗與自主創新發展的同時,要加大品牌建設。
當前化纖經濟運行形勢嚴峻。從化纖工業上半年的運行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到,今年1~6月化纖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下降52.27%。如何看待52.27%這個數字,端小平給了兩點意見。
一是利潤從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經開始下降,說明化纖產業開始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這一點從“回頭看”中不難發現,正是前兩年的非理性投資,產能已經開始大量釋放,在需求增速大幅減緩時供大于求的局面走勢明顯。
二是利潤在原有基礎上大幅下降,表明產業正回歸理性發展。前兩年的暴利時代或許讓化纖的老板們認為,化纖企業就該如此掙錢。“如今大幅降低,企業心態肯定不能適應。”端會長建議企業要適應當下行業贏利現狀,擺正心態。
在當前化纖形勢困難的背景下,對于企業目前的困惑和擔憂,端小平的兩句話或許是最好的解答。
“整個經濟形勢的問題不能靠一個產業來解決。”目前化纖產業所面臨的下行壓力不只是一個產業的問題,而是全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端小平指出,國際市場需求的減弱以及國內市場需求的增速放緩使國內紡織下游終端產品的出口受阻以及需求相對下降,這也導致上游化纖產能的階段性失衡。“不能指望化纖一個行業去突破,”端小平同時告誡企業,要做好長時間的準備,“這次危機可能不是一個小階段,企業在當前形勢下要注重理性投資,控制好發展節奏。”
“整個行業的風險不能一個產業來承擔。”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一個表現是各種原料價格下跌,化纖原料也不例外。因此紡織下游企業本能擔憂化纖價格波動會給自己帶來潛在虧損,都捂緊了錢袋不敢買。對于化纖企業來說,本來化纖需求就在減小,下游企業如此舉動無疑是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市場競爭導致進一步推低化纖價格,如此產生惡性循環。而且大量化纖庫存導致企業資金成本過高,本該是紡織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風險都壓在了原料上。化纖企業成了“冤大頭”。
為此,6月25日,化纖協會組織國內主要滌綸長絲生產企業召開行情會。這些企業的滌綸長絲產能占到全國總量的70%以上。各個企業董事長親自參會,對于穩定價格達成共識。這次會議效果顯著,之后全國滌綸長絲價格走勢保持穩定。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特意向化纖協會打電話表示感謝,原因是穩定原料價格也使下游企業恢復信心,便于組織生產。端小平表示,化纖協會此舉正是要解決整個行業風險由一個產業承擔的問題,這對整個紡織行業的運行都有利。
如何應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端小平指出,化纖行業和企業要積極開展行業自律,穩定市場秩序,調整投資決策,重點推動企業并購重組,鼓勵企業利用當前的契機,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