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陰離子聚合理論難以解釋現象的研究 |
|
|
資料類型: |
PDF文件
|
關鍵詞: |
|
資料大小: |
913KB |
所屬學科: |
分子表征 |
來源: |
201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 |
簡介: |
陰離子聚合已有較長的歷史,現在仍然是特殊結構聚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迄今為止尚難以控制聚合速率與抑制副反應,且適合陰離子聚合的烯烴單體太少,原因是其基本理論存在較大缺陷的緣故。正如全世界大學的教科書所刊載,經典陰離子聚合機理認為活性中心可呈現為自由離子對,松散離子對,緊密離子對以及締合離子對,且相互間存在一個可相互轉換的平衡。締合離子對被認為是不能引發聚合的,靠平衡轉化成自由離子對或松散離子對,去引發聚合。但卻無法解釋聚合物窄分布;聚合速率不隨極性調節劑單調上升;以及含有相同反離子的不同引發劑去引發同一種單體聚合時,聚合速率存在巨大差距等現象。該經典理論在困惑了近50-60年后,一些研究者依靠現代的檢測技術,對其提出了挑戰。如Watanabe et al[1]利用氘代聚苯乙烯鋰在環己烷中去引發苯乙烯( St)的聚合,以避免在采用NMR研究鏈增長反應時引發過程的干擾。他們發現經典陰離子聚合機理認為締合引發劑不能引發聚合是錯誤的。又如Stellbrink et al[2]將1H-NMR與小角中子散射相結合,在線檢測了特丁基鋰( t-BuLi)引發的丁二烯的陰離子聚合。他們發現與經典理論不同,實際上在引發過程遠未結束以前,鏈增長實際已經進行到很高程度了。而且在引發期間,差不多有近100個活性聚合物鏈團聚在一起,但隨著聚合過程的進行而消失。他們認為該團聚體是引發劑分子與活性
鏈的混合體。這些結果都明確表明,經典陰離子聚合機理并非完全正確 |
|
作者: |
鄭安吶,管涌,危大福,王繼銘,束明澤
|
上傳時間: |
2014-10-20 15:32:14 |
下載次數: |
0 |
消耗積分: |
2
|
立即下載: |
|
|
友情提示:下載后對該資源進行評論,即可獎勵2分。 |
|
報告錯誤: |
1.下載無效
2. 資料明顯無價值
3. 資料重復存在 |
|
|
|
你還沒有登錄,無法發表評論,請首先 |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資源由網友推薦,來自互聯網,版權屬于原版權人,如果不慎侵犯到您的權利,敬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撤除。本站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觀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