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界再曝學術造假丑聞
2008-03-0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據國外媒體報道,韓國科學界再曝論文造假丑聞。韓方3月1日公布的最新調查稱,該國一位科學家在他的生物研究中動了手腳,偽造了研究數據。更為可笑的是,這位科學家曾將“近年最轟動、最大膽的學術造假案”的主角、臭名昭著的干細胞專家黃禹錫視為他的榜樣。
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KAIST)2月29日稱,因在兩篇論文中偽造數據,已解除了金泰昆(音譯)在該校擔任的生物科學教授的職務。這兩篇論文曾被譽為生物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在兩份著名期刊上發表過,一篇名為《檢測活細胞分子交互作用的磁納米探測技術》,2005年發表于《科學》雜志,另一篇名為《對細胞壽命程序的小分子可逆調整》(Small Molecule-Based Reversible Reprogramming of Cellular Lifespan),于2006年7月發表于《自然化學生物系》(Nature Chemicalbiology)。
韓國媒體曾報道稱,金泰昆的研究為開發可探測、不需傷害正常細胞卻能有選擇地殺死癌細胞的藥物,以及能預防細胞老化、延長壽命的材料鋪平了道路。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稱,金泰昆在兩篇論文中均偽造了數據,并因此解除了他的教授職務,同時將調查結果通報兩家期刊。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生物學系主任李奎民(音譯)2月29日告訴記者:“金教授捏造了顯微照片,偽造研究結果。”
李奎民表示,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也無法聯系到金泰昆本人,有傳聞稱他目前身在美國。2006年1月,韓國首爾大學調查委員會公布的調查結果稱,黃禹錫兩篇有關干細胞研究的論文均屬造假,《科學》雜志隨后不得不撤銷黃禹錫發表于該雜志的兩篇論文。韓國政府也取消了授予黃禹錫的“最高科學家”稱號。在2005年7月第一篇論文發表于《科學》雜志之后,金泰昆大言不慚地告訴當地報紙:“我立志成為韓國的另一個黃禹錫。”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龍翔)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