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鋅離子電池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環境友好性等顯著優勢,而被認為是下一代大規模儲能裝置的有力候選。然而,鋅負極易產生枝晶及副反應,影響其穩定性,阻礙鋅電池的廣泛應用。水凝膠電解質雖然被認為是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一種極具前景的選擇,卻很難平衡反應動力學與Zn2+的沉積穩定性。
近期,武漢大學陳朝吉教授、四川大學張偉副研究員及其團隊受到關節軟骨啟發,開發了一種由聚乙烯醇(PVA)、纖維素納米纖維(CNF)和氧化石墨烯(GO)組成的梯度網絡水凝膠電解質,用于水系鋅離子電池(圖1)。該水凝膠電解質具有獨特的梯度結構:在正極側為低網絡密度的PVA/CNF (PC)水凝膠層,憑借其豐富的通道和高含水量實現離子的快速傳輸;在負極側為高網絡密度的PVA/CNF/GO (PCG)水凝膠層,其中致密的網絡結構、豐富的極性基團作用可促進Zn2+通量均勻化,同時GO的極性含氧基團能有效提升Zn2+遷移數和離子電導率(圖2)。基于此電解質的鋅對稱電池在1 mA cm–2電流密度下展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超過2200小時)和高庫倫效率(99.72%)(圖3)。這些性能的提升得益于梯度網絡結構及優化的界面化學性質,可有效抑制鋅負極的枝晶生長和副反應(圖4)。此外,采用該電解質的Zn–MnO2電池在遭受多種外部破壞時,仍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和安全特性。綜上所述,該工作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開發提供了一種有效的仿生設計策略。
圖1. 軟骨啟發的梯度網絡水凝膠電解質設計與結構
圖2. 水凝膠電解質中Zn2+傳輸及沉積行為的理論模擬與表征
圖3. 鋅負極的長期循環穩定性
圖4. 水凝膠電解質中Zn2+沉積行為
圖5. Zn-MnO2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相關研究成果以“A Bioinspired Gradient Hydrogel Electrolyte Network with Optimized Interfacial Chemistry toward Robust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ACS Nano》(10.1021/acsnano.5c06914)期刊上。該工作由武漢大學和四川大學合作完成,武漢大學和四川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王群豪和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黃京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漢大學陳朝吉教授和四川大學張偉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c06914
- 福州大學林騰飛副教授、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鄭曉春教授團隊 Small:高亮度熒光仿生軟體致動器 2025-07-18
- 聚烯烴材料自修復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天津大學潘莉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仿生雙晶相協同設計實現高強度智能自修復 2025-07-17
- 香港城市大學王彬課題組 CEJ:植物啟發梯度孔氣凝膠 - 實現界面蒸發中的快速水傳輸與低蒸發焓 2025-07-10
- 華南農大楊卓鴻/胡洋、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 CST: 基于香草醛固化劑和改性氧化石墨烯的高強度、耐老化、可回收環氧防腐涂層 2025-07-11
- 四川大學王延青 AFM: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協同雙工程設計硬碳 - 邊緣鈍化與催化SEI設計以實現超高初始庫侖效率鈉離子電池 2025-07-10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