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應更多向技術研究傾斜
2008-03-0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目前國內有些人認為,搞科學的人比搞技術的人水平高,沒有能力的人才會去搞技術。如果能改變這種看法,把科研經費更多地向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傾斜,我國有可能會更快地提高技術水平。”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鐘寧今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科技部、財政部昨天宣布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今年3月,中央財政將先期下達開放運行和自主選題研究經費14億元,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工作隨后布置。”張鐘寧說。
據悉,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從1984年開始組織實施。目前,我國已經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20個,固定人員1萬余人,儀器設備總值80多億元。
“盡管如此,我國對之投入的力度相對還是弱一些。因為儀器設備等硬件是科研基礎,這方面如果比別人落后,科研也會相應地滯后。”張鐘寧說,“2006年,我國研發經費(R&D)總支出達到3003億元,比上一年增加553億元,達到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2%%,今年的研發經費有可能達到GDP的1.5%。因此,如何分配、使用和管理科研經費就顯得更為關鍵。”
“在基礎研究方面,可能不需要投入很多的科研經費就能夠出大成果,當然,其中有些不一定能出成果,失敗了;但是技術研發只有投入更多才能出大成果。尤其是在技術的原始創新方面,更需要大的投入。”張鐘寧感慨地說,由于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特性不同,經費投入和效果也不一樣。像我國“探月工程”首期共投資14億元,在北京這筆錢只夠修建約2公里的地鐵,但投到“探月工程”,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他最后表示,中央財政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從開放運行、自主選題研究和科研儀器設備更新三方面,加大國家重點實驗室穩定支持的力度。下一步是應該支持人,支持一個相應穩定的科研人員團體,保持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的持續性。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龍翔)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