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2015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在京召開
2015-07-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2015年7月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在北京召開了2015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學部以學科為單位評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共邀請114位專家參加評審。連同答辯人員及化學科學部、計劃局、監審局相關人員近230人參加了會議。
化學科學部主任張希院士提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時應重點考察如下幾個方面:
(一) 考察申請人近5年取得的科研成就?蒲谐晒脑u價歸根到底要靠專家,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科研成果的評價很復雜,不能簡單地看文章發表的刊物和引用數量,要充分考慮研究領域的差異。有一些青年人工作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方向;發表的論文不多,但很有創意,也很有深度,這樣的青年人非常值得支持。
(二) 考察申請人提出創新思路和開展創新研究的潛力。一旦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他們是否會在2-3年內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是否有可能進一步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三) 考察擬開展研究工作的科學意義和創新性。申請人是否抓住了重要的科學問題或技術問題?是否有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四) 考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重點考察研究方案的邏輯合理性,但不要過分強調是否有從事該方面研究的基礎,否則不利于青年人從事高度探索性的創新研究。若申請人在某一方面曾取得過突出的研究成果,評委應該相信他們有能力從事不同的開拓性研究。
(五) 考察申請人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的情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應該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遵守學術規范。如:項目申請材料的內容嚴謹,客觀準確地評價自己和同行取得的學術成績等。
張希同時還指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本意是培育青年人才,但由于某些單位簡單地把該類項目與各種物質利益掛鉤,該類項目有被異化的危險,項目評審常受到各種非學術因素的干擾。他希望評委要站在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高度,排除外界干擾,獨立判斷,保證投出的每一票都問心無愧。優秀的申請項目應該優先支持;相對不那么成熟的申請項目,應暫緩支持。這樣才會向青年人傳遞正確的信息,只要申請人在學術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就能夠得到應有的支持。
2015年度,化學科學部優秀青年科學項目基金申請人數為499人,較2014年的492人增加了1.4%。學部在通訊評議基礎上推薦了82位申請人到會答辯,其中女性15人,占答辯人的18.3%。評審組專家在認真聽取申請人匯報和討論評議的基礎上,通過無記名投票遴選出57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候選人,順利完成了2015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評審工作。
化學科學部主任張希院士提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時應重點考察如下幾個方面:
(一) 考察申請人近5年取得的科研成就?蒲谐晒脑u價歸根到底要靠專家,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科研成果的評價很復雜,不能簡單地看文章發表的刊物和引用數量,要充分考慮研究領域的差異。有一些青年人工作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方向;發表的論文不多,但很有創意,也很有深度,這樣的青年人非常值得支持。
(二) 考察申請人提出創新思路和開展創新研究的潛力。一旦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他們是否會在2-3年內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是否有可能進一步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三) 考察擬開展研究工作的科學意義和創新性。申請人是否抓住了重要的科學問題或技術問題?是否有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四) 考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重點考察研究方案的邏輯合理性,但不要過分強調是否有從事該方面研究的基礎,否則不利于青年人從事高度探索性的創新研究。若申請人在某一方面曾取得過突出的研究成果,評委應該相信他們有能力從事不同的開拓性研究。
(五) 考察申請人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的情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應該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遵守學術規范。如:項目申請材料的內容嚴謹,客觀準確地評價自己和同行取得的學術成績等。
張希同時還指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本意是培育青年人才,但由于某些單位簡單地把該類項目與各種物質利益掛鉤,該類項目有被異化的危險,項目評審常受到各種非學術因素的干擾。他希望評委要站在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高度,排除外界干擾,獨立判斷,保證投出的每一票都問心無愧。優秀的申請項目應該優先支持;相對不那么成熟的申請項目,應暫緩支持。這樣才會向青年人傳遞正確的信息,只要申請人在學術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就能夠得到應有的支持。
2015年度,化學科學部優秀青年科學項目基金申請人數為499人,較2014年的492人增加了1.4%。學部在通訊評議基礎上推薦了82位申請人到會答辯,其中女性15人,占答辯人的18.3%。評審組專家在認真聽取申請人匯報和討論評議的基礎上,通過無記名投票遴選出57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候選人,順利完成了2015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評審工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第八屆化學科學與社會高峰論壇白皮書《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塑料》中文版發布 2020-11-26
- 基金委化學部給出本年度杰青、優青相關評審原則及要點 2020-08-31
- 化學家決定塑料的未來 | 第八屆化學科學與社會高峰論壇白皮書發布 2020-06-05
- 北化大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誠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柔性電子學、可穿戴智慧醫療方向 2021-04-29
- 華南理工胡蓉蓉、復旦閆強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獲2019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2019-12-23
- 10多位高分子領域學者入圍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2019-08-1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開招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的啟事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