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由中國物理學會、江蘇省科協主辦,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承辦的“第九屆全國暨華人有機分子和聚合物發光學術會議暨第一屆有機電子學術會議”在南京召開。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名譽主任范希武研究員、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院士共同擔任大會主席。來自全球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的1000多名代表參會。據悉,本次大會從12日開始至14日結束,為期共三天。期間,大會將舉行5場大會報告、105場邀請報告、143場口頭報告,發布258份墻報。
黃維院士介紹說,本次學術大會旨在探討國際有機電子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加快有機發光材料和器件的產業化步伐,既要直面當前有機分子和聚合物發光及光伏理論、鈣鈦礦和量子點新型電材料與器件等研究熱點問題,又將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凝聚共識,大力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據了解,本次大會匯集了原中科院副院長王佛松院士、清華校長邱勇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等14位兩院院士作為顧問委員會委員。同時,大會邀請了多位“國家杰青”、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眾多“大牌”海外華人科學家與會。華裔科學家、“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之父”、香港科技大學兼羅切斯特大學鄧青云教授作為大會顧問委員出席會議。此外,印在發光材料和太陽能轉化領域做出先驅性貢獻得到國際科學界一致認可,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任詠華院士,以及TCL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閆曉琳博士也受邀擔任大會顧問委員。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期間,大會共設有六個分會場,舉行250多場專題報告。作為中國有機光電子學科的奠基人與開拓者,被譽為“有機電子領域國際領軍人物之一”的黃維院士談起牽頭主辦此次大會的初衷時表示,大學應是社會的先行者,大學的聲音應該成為社會的引領,高校只有高揚理想信念,敢于發聲,激發正能量才能引領發展。所以,南京工業大學一直本著“追求真理、繁榮學術、造就人才”的目的積極主辦一系列國際研討會。本屆全國暨華人有機發光會議正是想探討該領域內華人科學家究竟在國際上開創和引領了哪些學科方向。大會與會科學家或來自高校院所等科研一線,或來自業界知名企業等產業一線,這種學界與業界的直接交鋒,將有利于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中間試驗到商品化、產業化的科技創新鏈條,營造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合的蓬勃生機。
- 臭氧評價發光聚合物的耐老化性 - 南郵解令海教授課題組 CEJ:具有優異臭氧耐受能力的側鏈芘封裝發光聚合物與大面積柔性深藍光 2024-11-05
- 港中文(深圳)唐本忠院士/深大熊玉助理教授 AFM:具有寬范圍顏色可調性和持久近紅外發光特性的長余輝發光聚合物材料 2023-12-15
- 中科院化學所郭云龍研究員、劉云圻院士團隊 AFM:具有高遷移的本征可拉伸發光聚合物 2023-12-06
- 芝加哥大學王思泓教授團隊《Nat. Commun.》:超柔軟可拉伸有機電子器件 2023-08-08
- 北京大學雷霆課題組博士后、科研助理及材料合成工程師招聘啟事 - 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有機電子學和生物電子學方向(長期有效) 2022-11-11
- MIT-哈佛醫學院《Nat. Rev. Mater.》綜述:定義電子黏膜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