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人工合成可模仿天然蛋白質的納米結構
2015-10-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科學家們希望用人工合成材料來建立一種可以模仿天然蛋白質復雜性和功能性的納米結構。
但是,這些應用的實現除了需要高精度的工藝之外,還需要研究人員必須學會如何巧妙地處理所使用的材料。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報道了一項新發現,該發現將這些應用的實現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他們發現了一種設計規則,能保證最近制造的擬肽納米片穩定存在。這種擬肽納米片呈現出扁平結構,只有兩個分子的厚度。它由幾種擬肽組成,其中擬肽是與蛋白質形成肽密切相關的合成聚合物。
該設計規則能夠控制聚合物主鏈形成的方式,而主鏈決定了納米片的長度。奇怪的是,這些分子以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反向旋轉模式鏈接在一起。該模式允許主鏈保持直線或者彎曲狀態,這一特點使得擬肽納米片比任何生物結構都更大更平整。
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說,這個前所未有的設計規則可以用來組成復雜的納米片結構和其他擬肽組件,如納米管和結晶固體等。
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結合計算機模擬與x射線散射和成像方法首次發現并確定了擬肽納米片的原子尺度結構。
該篇論文的一位聯合通訊作者Steve Whitelam說, “這項研究提出了設計仿生結構的新方法,我們可以開始考慮使用非自然的設計原則了。”
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 Nature 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魷魚體內蛋白質或可替代塑料 2019-02-28
- 佐治亞理工學院和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合成水凝膠投遞細胞以修復腸道損傷 2017-10-27
- 北大葉新山教授在多糖人工合成領域獲重大突破 2017-03-21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ACS Nano 綜述:智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微觀結構、激勵響應特性及其應用 2025-05-09
- 同濟大學杜建忠/朱云卿/賀石生團隊 ACS Nano:骨靶向聚合物載體高效遞送核酸治療骨轉移瘤 2025-05-07
- 蘭州理工大學冉奮教授 AFM:維生素C二次摻雜導電聚合物 2025-05-07
- 國科大楊晗課題組誠聘博士后、副研究員 - 化學、高分子、纖維素、納米材料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