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州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能避免高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電介質(dielectric)被擊穿或是泄漏,特別是將超級電容應用于混合動力/電動車輛等超高溫環境;同時還能提升超級電容的能量密度。
現有的混合動力/電動車輛超級電容解決方案,通常是以雙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材料為基礎,這種材料若沒有加裝額外的冷卻裝置,無法耐受車輛內部的高溫運作環境;為此研究人員在設法增加該種聚合物的介電常數(dielectric constant)之余,又希望能降低其能量會透過熱的形式散失的特性。
為了達成目標,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3D形狀的三明治結構,最頂層與最底層能阻擋來自電極的電賀注入,中央層則是由高介電常數陶瓷/聚合物薄膜材料混合而成;外部層是在聚合物基體中包含了氮化硼(boron nitride)納米薄片,可以扮演良好的絕緣體,綁住由鈦酸鋇(barium titanate)制作的中央層。
透過阻擋來自電極的電荷注入,這種獨特的3D形狀三明治結構,能有效地保護聚合物/陶瓷復合材料內的高密度電場不被電介質擊穿;根據賓州大學研究團隊所發表的論文,這種解決方案能讓超級電容在高溫環境下連續運作24小時,充放電循環可超過3萬次而性能不墜。
氮化硼納米薄片(藍色與白色的原子)可做絕緣體,保護鈦酸鋇中央層(綠色與紫色原子)在高溫環境中的運作 (來源:Wang Lab/Penn State)
與BOPP相較,新的三明治納米復合材料架構──命名為SSN-x,其中x是根據鈦酸鋇納米復合材料在中央層所占的比例──展現了相同的充放電能量,而運作溫度可達到150℃;BOPP材料只能達到70℃的運作溫度。
研究人員強調,新的SSN-x材料的能量密度是BoPP的數倍,使其成為電動車甚至航天應用的理想選擇,因為在這些應用中的超級電容會為了要在高溫環境下穩定運作,而使得能量儲存性能大幅下降。此外,這種復合材料不會發熱,能不必使用笨重且昂貴的冷卻設備。
目前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產業合作伙伴,以進行制造技術方面的研究,并厘清新材料如何能達到大規模生產的競爭力。
- 武漢大學陳朝吉、高恩來/林科院林化所劉鶴 AFM:二氧化碳衍生多功能生物基非異氰酸酯聚氨酯助力紙張轉化為紙塑 2025-06-30
- 昆士蘭大學喬瑞瑞團隊 Adv. Mater. 綜述:納米復合材料的創新制備與應用 - 從傳統合成到先進3D打印技術 2025-06-25
- 蘇大程絲教授/福大賴躍坤教授/安農大朱天雪教授 NML 綜述:用于監測物理、生理信號和體液信號的電紡納米纖維基復合材料的最新進展 2025-06-20
- 吉大孫俊奇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基于“剛柔相濟”微相分離結構設計制備兼具耐低溫與耐高溫性能的高強度熱塑性彈性體 2025-01-22
- 北化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 Adv. Compos. Hybrid. Ma.:碳纖維復合材料新型耐高溫界面相的構建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4-04-28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CEJ:基于封端策略調控交聯網絡密度的耐高溫形狀記憶鄰苯二甲腈樹脂 2024-04-11
- 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劉科教授:電池技術看不到突破 電動車不會成為主流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