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大會在京開幕 胡錦濤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2008-06-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第一,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發展的首要任務。這是統領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主線。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要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創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國際著名品牌。要高度關注基礎學科之間、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科學和技術、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準確把握微觀和宇觀的統一、還原論和整體論的結合等當代科學發展前沿的主要特征,對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等進行全面布局,促進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推動多學科多領域協調發展。要堅持把以人為本、改善民生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科技進步和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學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研究開發機構,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使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協調統一。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認真學習和充分吸收國際先進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
第二,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迫切需要體制機制創新。要以服務國家目標、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出發點,以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為重點,以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以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重要目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各項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既體現中國特色又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要建立健全國家科技決策機制和宏觀協調機制,加強對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計劃實施、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加快科研布局和結構調整,改革科技成果評價和獎勵制度,促進科技資源有效配置。
第三,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培養造就宏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人才直接關系我國科技事業的未來,直接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明天。杰出科學家和科技人才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按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實行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政策措施,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和環境。要遵循創新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不拘一格,廣納群賢,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鍛煉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要改進和完善職稱制度、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博士后制度等高層次人才制度,完善項目投資體系和結構,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智力,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第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以創新文化激勵科技進步和創新。文化傳承和發展對科技進步和創新有著直接的重大影響。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提倡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要最大限度地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特別是要為年輕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和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龍翔)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