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新型的癌癥療法大量涌現,但化療仍是癌癥治療的主要手段。化療就是利用細胞毒藥殺死腫瘤細胞來抑制腫瘤的生長。化療最大的問題是注射后這些藥物不可避免地會分布到正常器官組織中,毒害正常細胞、導致毒副作用,并由此導致了低療效。利用納米生物技術可減少藥物在一些重要器官組織中的分布而降低藥物的致命性毒副作用,但仍會在肝、脾及其它健康組織器官中蓄積,仍不可避免地導致肝脾毒性等系統毒性, 并可能出現用于藥動學改變而產生的新毒副作用。
浙江大學申有青教授提出了利用非細胞毒化物、通過作用于腫瘤的微環境(腫瘤生長的“土壤”)來達到抑瘤效果的設想,這些無毒化合物即使分布到正常組織也不會損傷細胞而不會引起強的毒副作用。最近,該團隊發現了一類無毒的聚硫脲樹枝狀高分子(polyacylthiourea dendrimer, 圖1),它們在體外對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沒有任何殺傷作用,也不影響細胞的增殖,在體內也不顯示任何毒副作用,其靜脈注射的小鼠半致死劑量高達1克/千克以上。但是,在不攜帶任何藥物分子的情況下,能夠在荷瘤小鼠體內作用于過量的銅元素并降低腫瘤細胞內的活性氧簇(ROS),從而有效地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并誘導腫瘤細胞死亡,呈現出比臨床一線抗腫瘤藥物—阿霉素—更高效的抑瘤效果。尤其重要的是,它不但能夠有效抑制實體瘤的腫瘤轉移,而且能夠抑制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在肺中的著床形成腫瘤,因而具有很強抗轉移的能力,其效果比臨床III期實驗藥物四硫代鉬酸鹽(tetrathiomolybdate,TM)要好的多,大大延長實驗動物生存期,且在整個治療期小鼠不顯示任何系統毒性。
圖1. 聚酰基硫脲樹枝狀高分子(polyacylthiourea dendrimer)
初步機理研究表明該無毒樹枝狀高分子不通過殺傷腫瘤細胞發揮抗腫瘤效果,而是通過改變腫瘤微環境間接抑制腫瘤的生長。銅元素是腫瘤生成與生長的必要元素,大量研究表明腫瘤患者體內具有顯著提高的銅含量。研究發現聚硫脲樹枝狀高分子能夠降低腫瘤中的銅元素水平,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抑制腫瘤的生長。但是,他們在分子水平上作用機理、是否還有其它的抗腫瘤機制等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該工作開辟了作用于腫瘤微環境的非細胞毒化物型抗腫瘤藥物這一新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該工作也提供了一種高效合成樹枝狀大分子的新方法。利用異硫氰酸酯-氨基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巰基這兩種高效類點擊反應,設計了不對稱的單體對,通過兩單體間的點擊反應和簡單的純化,即可高效制備該樹枝狀大分子:在實驗室中一天即可以合成克級的第四代大分子。同時發現,樹枝狀大分子的內部結構影響其抗腫瘤能力:內部含酰基硫脲基團的樹枝狀大分子顯著優于含硫脲基團的大分子。
論文:A non-cytotoxic dendrimer with innate and potent anticancer and anti-metastatic activities
鏈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17-0130-9
評論:Potent drugless dendrimers
鏈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17-0136-3
下載:論文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胡蓉蓉教授報道室溫無催化條件下單質硫向功能聚硫脲的一步轉化 2018-05-22
- 華中大李忠安教授與武大/天大李振教授合作在有機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05-20
- 四川大學李建樹教授課題組在生物礦化涂層材料領域取得突破 2018-06-25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中科大王育才/蔣為團隊 Nat. Biomed. Eng.: 利用一氧化氮(NO)突破腫瘤血管基底膜屏障,增強納米藥物瘤內遞送 2025-05-03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