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忠,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機高分子材料專家,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科研是愛好,實驗室是第二個家
王玉忠院士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看看論文文獻,給學生改改論文,吃完妻子做的早飯后,便到辦公室上班,中午隨便吃個盒飯或者去食堂、面攤解決午餐,然后繼續回辦公直到下午回家吃晚飯,邊吃飯邊看新聞聯播,吃完飯又從家里回到實驗室,一直到晚上11點川大東大門關閉前離開學校。每天的生活就如用標尺一般準確,從家到實驗室兩點一線十分規律。這樣的工作節奏已經二十多年了。
“原先年輕時還有一些愛好,拉拉二胡,畫個畫,現在什么業余愛好都沒了,每天就是在實驗室,周末、寒暑假也閑不下來”,他笑道,“有人說我很枯燥,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每天沉浸在科研的世界里過得豐富多彩。”對于長期在實驗室的王玉忠而言,出差開會其實就是他的一種調整,“出去一趟,換個工作環境,換種工作方式”。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后,王玉忠的生活還是如往昔一樣,照常上班,照常教學與科研。“其實,院士只是一個學術榮譽而已”,他對記者強調。
正是他長期不懈的努力工作,他不僅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培養了近百名研究生,而且還取得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發表了400余篇SCI論文,SCI他引6600余次,基礎研究成果兩次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90余項,大量被實施應用,為行業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并獲得2項國家二等獎和5項教育部和四川省一等獎。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1994年王玉忠于四川大學博士畢業后,便一直留校任職。懷著對高分子的熱愛,他已經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孜孜不倦地研究了三十多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阻燃材料、生物基與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等。拿半生時間做學問搞科研,一路走來遇見的困難之多毋庸置疑。但他一直懷著這樣的信念:“人的一生做不了太多的事。我覺得一個人在一生中能把一件事真正做好,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人生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實現。”
王玉忠現在從事的是應用基礎與應用研究。從基礎研究走向應用,這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但是“該解決的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我們搞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解決問題”。事實上,在早期的研究中王玉忠也更側重于基礎研究,但二十多年前的一個新聞事件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導致他改變了自己的科研“定位”,那便是“1994年克拉瑪依惡性火災事件”。在那場全市7所中學、8所小學的學生、教師及有關領導共796人參加的演出中,由于舞臺紗幕被光柱燈烤燃,各種易燃材料燃燒后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從而釀成325人死亡,其中288人是學生。“我80年代開始進行阻燃材料的研究,當看到1994年火災中那些孩子的照片時,我就很自責自己做的東西為什么沒有用上。”他提起這事還是很難過,“我前期也發表了很多文章,但這個報道促使我決定,自己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基礎研究階段,必須繼續延伸,發展技術進而實現應用,實現產業化。”這就是目前國家強調的“全鏈條式”的研究。
現在王玉忠在無鹵阻燃材料領域已經獲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他發明的技術所生產的幾種重要的阻燃產品獲得了非常高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有的達到了80%,他的研究成果還被廣泛應用到不同高分子材料中,開發出在多個領域有應用價值的阻燃材料。
不過他覺得阻燃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央視附樓著火,上海教師公寓火災……如今火災仍然頻發,放眼全國甚至全球,阻燃領域還需要有更多的技術突破。
“其實我覺得成為院士最重要的改變是你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認為,“現在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創新研究,還要肩負為相關領域的國家發展戰略提供咨詢的責任”。他現在也正在試圖將過去在生物基與生物降解領域所做基礎研究積累,更多地發展成為相應的技術,在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例如,可循環利用的生物降解塑料袋、低成本生物降解農地膜等。。若說之前是個人或者團隊在解決技術問題,代表的是團隊,是學校,現在則需要著眼于行業發展,從國家需求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學生是他的最愛
王玉忠親和的性格很容易拉近與其他人的距離。這大概也是他深受學生歡迎,成為四川大學首屆“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對于學生的一片愛心和獨特的一套教育理念。“做導師的要注意言傳身教,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我會給我的學生指定一個研究方向并提出研究目標,具體如何實現,我希望他們能自己先通過調研制訂出幾套研究方案,而不是我把具體的方案制訂好讓他們被動地去實現,要啟發學生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讓學生自己能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導師給學生帶來的理念、思想和科研方法實際上比直接告訴學生怎么做有更重要的意義。”
“我希望我的學生在做學問前首先要學會做人,要有拼搏與協作精神,互幫互助,但也要學會吃虧,吃虧是福。”談起對學生的期待時他這樣回答,這些品質在他自己身上也能看到。
科教之道漫漫修遠,憑著一腔熱愛上下求索的王玉忠從事科教工作多年。“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大概是王玉忠的最好寫照。
來源:四川大學校友總會 作者:張慧豐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Prog. Polym. Sci.》綜述:PET及其混雜材料化學回收 2025-04-29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 Mater. Horiz.:混雜聚烯烴的氧化同質化升級回收 2025-04-02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陳思翀教授/吳剛教授 Adv. Sci.:多尺度耦合復合準固態電解質助力火安全長壽命鋰金屬電池 2025-03-28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 Nat. Sustain.: 極抗裂紋擴展的天然橡膠網絡的力學設計 2025-05-09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ACS Nano 綜述:智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微觀結構、激勵響應特性及其應用 2025-05-09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楊佼佼副研究員、韓波副主任醫師 ACS AMI:給光熱材料蓋上生物囊泡被褥從而提升敷料的抗菌性能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