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著名期刊《Nature》上發布了一款由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研制的磁控軟體機器人,能夠進行不同形式的運動。
這是一段長3.7毫米、寬1.5毫米、厚185微米的長方體機器人。別小看這個外表上看起來黑乎乎的小方片,它能在磁場的控制下,像軟體動物一樣完成各種指定動作。比如在水下或水面游泳、卷成圓圈滾動、跳過障礙物、在細管中爬行,靈活切換各種運動形式等等。
這款機器人的主體材料為硅膠,內嵌具有磁性的汝鐵硼微顆粒,顆粒的平均直徑為5微米。機器人表面是防水的,也可以被處理成生物相容材料。機器人事先被設定成單波長諧波磁剖面,可以在隨時間變化的磁場控制下改變自身的形態,并能根據地形的不同產生不同的運動模式。
由于這款機器人具有可控性,所以它能在人類的控制下完成裝貨、運貨和卸貨的操作,未來可以應用于人類人靶向藥物的運輸。
這款機器人能夠適用于不同地形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通過狹小空間時,它能像毛毛蟲一樣產生波形震動,爬進去。
在水中通過在C形和V形之間變換姿態,像水母一樣學會游泳。靠近岸邊時機器人可以保持C形旋轉滾離水面。值得一提的是,其滾動的表現也是在學毛毛蟲躲避捕食者時的動作。
此外遇到比較高的障礙物時,還可以選擇跳躍的方式。總之為了顯示該軟體機器人在各種不規則環境中的工作能力,研究人員讓機器人開啟了多種運動模式探索水陸雙棲場景和人類胃部模型,并額外完成了抓取物體、定向轉移的任務。
有意思的是,小編在查閱這款軟體機器人的相關資料時,還意外的收獲了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制作這款軟體機器人的大致過程。怎么說呢這個過程像極了很多女生在調制一款粉末面膜時的動作。過程是這樣的:把適量硅膠和汝鐵硼微顆粒倒到容器中,用攪拌棒將其攪拌均勻,待其成為黏性膏狀物時,均勻的涂抹在有標定厚度的玻璃板上。待膏狀物晾干后,用類似于激光的工具,準確的切割出想要的尺寸。
切割完,就可以用鑷子將相應的材料取下來了。
所以,看完實體的制作過程,便會發現,這款機器人的技術關鍵貌似并不是如何制作一個物理意義上的機器人,而在于如何精準的控制這只機器人。要產生怎樣的磁場才能控制這只機器人做出相應的動作呢?小編我也期待有大神能出來解釋一下啊。
總之,在人體內不需要任何物理干預便能運動的軟體機器人,對體內醫療機器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只是人體內部環境極其復雜,想要真正達到應用水平還真是任重而道遠啊。不過這項工程學論文能收錄在《Nature》上,也能看出其研究的重要意義。
- 北卡州立尹杰團隊 Adv. Sci.:受空軌啟發的環狀光驅動器 2025-04-30
- 西工大張軍亮/顧軍渭教授團隊 Adv. Sci.:多功能環氧樹脂研究最新進展 2024-11-24
- UCLA賀曦敏教授 Nat. Mater.:超高功率輸出光驅動振蕩器助力多功能軟體機器人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