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李良彬教授軟物質智能制造團隊和和天津大學馬哲副教授在國際權威綜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題為“Multiscale and Multistep Ordering of Flow-Induced Nucleation of Polymers”的長篇綜述評論文章(Chem. Rev., 2018, 118 (4), pp 1840–1886),并被選為雜志封面。本論文的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大李良彬教授和天津大學馬哲副教授,第一作者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2015屆博士研究生崔昆朋。
高分子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易于成型加工、成本低和可回收再用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國防、航空航天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高分子材料需要成型加工才能成為制品,這其中高分子熔體所經歷的流動場是決定材料形態結構和最終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流動場作用下高分子晶體成核生長機理,對理解高分子加工物理,進行有目的地調控高分子形態結構和演化規律,實現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具有重要意義。
在過去十多年間,李良彬教授團隊致力于發展基于同步輻射散射和譜學等先進研究方法,原位跟蹤軟物質材料在加工外場下從分子到毫米多尺度的結構演化過程,建立高分子材料“加工-結構-性能”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用于指導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材料的加工。其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Macromolecules》、《Soft Matter》、《Journal of Rheology》等國際知名期刊上,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鑒于該團隊在流動場誘導高分子成核結晶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Macromolecules》主編Timothy P. Lodge教授2016年邀請李良彬教授撰寫《Flow-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Polymers: Molecular and Thermodynamic Considerations》的Perspective,發表后被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2017年發布的“Frontiers in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類似于我國的10年規劃)引用。該長篇綜述為繼上述邀請論文之后,再次受邀在國際知名期刊綜述和評論流動場誘導高分子成核結晶的研究現狀。該綜述評論文章系統總結和闡述了高分子成核過程中的多尺度和多步驟特點(圖1),對于流動場誘導高分子成核結晶的未來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圖1. 流動場下高分子成核的多尺度和多步驟示意圖
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項目、重大儀器專項、重點項目以及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 川大塑料高性能化加工與裝備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壓力場下流動誘導高分子結晶及其在“定構加工”中的應用 2024-02-01
- 中科大王志剛教授課題組在流動場下預形成球晶誘導聚合物結晶行為轉變中取得可喜進展 2018-03-15
- 中科大李良彬研究員訪問長春應化所做“流動場誘導高分子結晶”的學術報告 2010-03-05
- 四川大學楊科珂/石玲英 Macromolecules:自成核和應力誘導結晶對寬熔程半結晶網絡雙向形狀記憶效應的影響 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