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和馬里蘭大學開發出自適應復合材料
2018-05-07 來源:中國復材展組委會
近日,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工程師宣布開發了一種在紫外光下能夠使復合材料按照需要變得更硬更強的技術。這種對復合材料力學行為的按需控制技術能夠為未來軍用旋翼機的設計、性能和維護提供很多新的能力。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研發工程師Frank Gardea博士表示,該項目聚焦對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控制研究,使其在納米尺度上發生變化,進而在更大的尺度上引發肉眼可見的變化。
馬里蘭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王育煌教授稱:“在馬里蘭大學實驗室中,我們早就開發出了獨特的碳納米材料和化學品,但直到Gardea進入項目組,我們才意識到這種可重構的復合材料能夠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隨后,我們合作取得了相當顯著的研究成果。”
該技術包括將紫外光反應分子附著在碳納米管等增強相上。隨后這些反應性增強相被置入聚合物之中。經過紫外光輻照,所引發的化學反應使得增強相與聚合物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強,從而使材料的剛度和強度得以提高。研究結果表明,經過5分鐘的紫外輻照,復合材料的剛度能夠提高93%,強度提高35%。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車輛技術局的首席科學家Bryan Glaz博士表示:“由新技術實現的材料力學性能提高和輕量化能夠實現納米復合材料結構的變化,從而成就目前直升機無法實現的概念。”
未來,由該技術獲得的材料結構能夠形成具有可控結構阻尼和低重量的新型復合材料,使目前無法企及的面內傾轉旋翼機等低維護、高速旋翼機概念成為可能。另外,可控力學響應也使得具有載荷適應能力的自適應航空航天結構開發成為可能。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華工郭建華、蔣興華團隊 CEJ:具有優異吸波性能和紅外/微波刺激響應形狀記憶功能的自修復型FCIP/RGO/PUU柔性復合材料 2025-04-20
- 廣西大學徐傳輝教授/黃柏助理教授 Small:疏水改性真黑色素提升分散性構建的高光熱相變橡膠復合材料 2025-04-16
- 南京大學成義祥教授團隊 Angew: 圓偏振紫外光激活的不對稱光聚合反應用于合成具有圓偏振發光活性的材料 2025-03-09
- 中國科大劉世勇教授團隊 Angew:基于精準高分子化學的單組分極紫外光刻膠 2024-09-29
- 浙江大學高長有教授團隊 Biomaterials:活性氧響應微凝膠上調Treg治療心肌梗死的研究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