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纖維工程化技術獲重要突破
2008-10-0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9月23日,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持召開的“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關鍵設備與工藝的工程化研究”鑒定會上,以季國標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對由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承擔的該項目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本項目開發的溶解—干噴濕紡技術和專用設備具有創新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連續溶解—紡絲軟硬件成套技術,纖維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工程化小試示范線的建設運行和對溶劑回收過程各環節的模擬實驗,及其編制的千噸級生產線成套技術軟件包,為未來萬噸級國產化生產線的建設奠定了可靠的基礎。目前該項目已經申報了6項發明專利。
國際纖維標準局把由新溶劑法制造的纖維分類命名為Lyocell(又稱綠色纖維),被公認為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纖維科技的一大創新。它以樹木、竹子、秸稈等可再生植物為原料,其產品柔軟細致、透氣涼爽,兼有合成纖維與天然纖維的優點。
由于Lyocell纖維在原料來源、生產過程及產品性能等方面的諸多優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由于該項技術的高難度,其生產技術目前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發達國家除了限量高價向中國市場提供成品纖維外,還以極高的報價限制向中國出口技術,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即綠色纖維)產業化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將最終改變這一狀況。
中紡院2005年在自身研發優勢的基礎上,啟動了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國產化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2006年申請建設“生物源纖維制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批準。終于在不長的時間內,獲得了以上重要成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龍翔)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